-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
材料二 战场上的硝烟飘散之后,笼罩美国大陆的阴影终于消失,而且一去不复还。
——英国政治家约翰·布赖特
材料三 黑人“摆脱了单个的主人,却成了全社会的奴隶……摆脱了旧日的种植园,但除了脚底下尘土飞扬的大路而外一无所有”
——黑人领袖道格拉斯
材料四 如果黑人得到选取权,他们(共和党中激进派)就能粉碎南方农场主的力量,并使北方实业集团保持1961年赢得的对联邦政府的控制。如果让支持北方民主党人的南方诸州恢复在国会事务中的发言权,那将是不合适的,也是愚蠢的,其结果必将危及北方资本家在战争期间促成的关于关税、信贷和公共土地的法案。为了保护这些法案,激进派拣起了授予黑人选取权的旗帜,企图利用它来保持他们党的权威。
——丘吉尔《英美国家史略》
材料五 既然他们安然归家,是否曾经出门就无关紧要了。
——林肯
问题:(14分)
(1)材料一是否完全体现了《独立宣言》宣称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基本原则?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二中被约翰.布莱特比喻为“笼罩美国大陆的阴影”是什么?阴影是怎样消失的?(4分)
(3)为什么当黑人获得人生自由后,却依然失落?
正确答案
(1)没有体现。因为宪法剥夺了黑人的公民权,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
(2)指美国国内南方奴隶主经济制度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尖锐矛盾。通过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结束了南方奴隶制度的矛盾。
(3)美国黑人虽然获得了人生的自由,但经济上很多被解放黑奴一无所有,黑人要获得经济上的解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长期的奴役生活使得一部分黑人在心理上还不适应自由生活,对原有奴隶主有依附感;支持黑人被赋予选举权对于部分北方资产阶级与政客来说并非对黑人人权的完全肯定,而是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中的重心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战后的宽大政策也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人民奴隶制度罪恶的反省与反思。(学生的答案不一定这么完整)
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每斗约合52.53公升)的公民,称"500斗级”;第=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者,叫“牛轭级”;第四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他们土地很少,不得不为他人做雇工,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
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制宪的程序民主、愿望正义、有现实意义,与会代表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1787年宪法》。……当朋友问富兰克林新国家将拥有什么样的政府时,富兰克林回答说:“一个共和国,夫人。如果你能维持它。”
—— [美]乔伊·哈克姆著《自由的历程:美坚图史》
材料三 梁启超在1899午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未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l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程序民主”?(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6分)
正确答案
略
英法美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 ]
正确答案
×
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不断地进行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国力蒸蒸日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强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不是“1个”国家,而是13个“半国家”的联合体,即“邦联”。她是由这些各自独立的“半国家”通过契约联合起来的。……它当然也没有什么“全国政府”或“中央政府”,只有一个从根本就没有立法权的“大陆会议”演变而来的“邦联议会”,其实仍然不过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个议会是没有什么权威的,大体上是有事就坐在一起开会,开完各自回家。议会的决议,各邦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
——摘自易中天《艰难的一跃》
材料二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
——《基辛格回忆录》
材料四 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务卿贝克就声称: “苏联的崩溃为美国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1999年,克林顿在阐述21世纪外交政策时更武断地说: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是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能力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建国之初的不利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是如何进行制度调整的?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调整?(3分)
(2)材料二中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哪两件大事?这次行动在经济领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3分)
(3)同是政策调整,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实施领域上有何不同?(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实质。(2分)
正确答案
(1)制定《1787年宪法》,(1分)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大事:经济危机的爆发;(1分)罗斯福新政。(1分)
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分)
(3)不同:材料三属于对外政策领域,(1分)而材料二属于对内经济领域。(1分)
(4)实质:推行强权政治,干预他国内政。(2分)
试题分析:(1)结合史实可知美国建国之初面对邦联的松散无力现状,试图强化中央集权,将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政体,其主要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来实现这一转变,这一宪法的出现有利于美国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材料二中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内容可知在实施领域方面材料二属于对内经济领域,而材料三属于对外政策领域。(4)“美国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实质是推行强权政治,干预他国内政。
点评: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了邦联体制,这位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而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取代,制宪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的出台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基本建立起来,从后美国政体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