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背景和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实行政教分离与宗教宽容政策、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开展工业革命、倡导贸易自由化。
(2)罗斯福。背景: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无力解决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同: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异:中国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美国仍然发挥市场作用。相同:将计划体制(或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有机结合。
(4)依据时代和具体国情,不断进行制度(或体制)创新;注重增强经济实力。
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以及其他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栽: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由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中国的获奖产品仍然集中于茶酒等传统产品上,在现代工业产品方面并未有突破。这一情况到了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有了改观,这谀世博会上,除了传统的丝茶绣等产品外,在现代工商业方面,中国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的参与。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以前,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未邀请我国参加。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美国邀请我国组团参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届世博会为什么是在英国主办?近代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上海为什么能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参与世博会近160年的历史形象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的特点。通过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近代科技经济发达。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发达,传统手工艺产品驰名中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大。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美建交,双边关系的改善。
(3)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上海经济实力及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从个人参加世博会到政府组织参加;从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到中国人自主参加;参加世博会产品从以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到以现代工业科技产品为主(或者传统与现代工艺并重);从参加世博会到承办世博会。国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要积极融人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
(2)原因: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3)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4)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
(2)原因: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3)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4)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扩大了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韵议会改革,具有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蒸汽机在火车和轮船上的使用,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积极影响: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
(3)特点: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原因: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