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某ⅡB族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AⅢB族

BⅢA族

CⅠB族

DⅠA族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与Z同主族,Y与W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W

BZ在化合物中呈+1价

C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Z的单质不能与X的氧化物反应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3,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

① a=b+5② a+b=8③ a+b=30④ a=b+8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个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有

A原子序数为7

B在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

C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

D在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0.02 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0.672 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ⅢA族

B第二周期第ⅢA族

C第三周期第ⅡA族

D第四周期第ⅡA族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元素R,其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一个电子,则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RO2

BH3RO3

CH2RO4

DH2R4O7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X—O—H型化合物里,X是除H以外的一种元素,则此化合物(  )

A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X的化合价一定是+1价

C一定是一种强碱

D一定是一种酸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具有下列电子构型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ns2np3

Bns2np5

Cns2np6

Dns2np4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 )

①CO和CO2②NO和NO2 ③CH4和NH3④CO和N2⑤CO2和SO2⑥CO2和N2O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的短周期元素

B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

C没有负化合价的元素 

D没有正化合价的元素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 ℃时,0.1 mol/L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相对原子质量R>Y,所以X、R组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X、Y组成的化合物

BY和其他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RY2能与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Y2

DY、Z、W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HBr<HCl<HF

B稳定性:PH3>H2S> HCl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 F-< Cl-< I-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 As>S>Cl>F

B金属性 Rb>K>Mg>Al

C稳定性 AsH3<PH3<H2S<HF

D原子半径 Na>P>O>F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

B周期表中的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熔沸点逐渐升高

C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与能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