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 

① 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 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 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④ 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B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Fe2O3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

DSi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CO2均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Fe

BAl2O3

CNaHCO3

DCO2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氧化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明矾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作净水剂

C玻璃、水泥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恢复原色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物质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l2O3(作耐火坩埚)②KAl(SO4)2·12H2O(作水的消毒剂)

③Fe2O3(作黄色油漆和涂料) ④Na2CO3(作食用碱)

⑤钠、钾、锶、钡等化合物(作烟花的焰色)⑥Na2O2(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A①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全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天气渐冷,春节临近,人们都在准备年货.年夜饭中肉、鱼、水果、红枣和葱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铁、锌、硒,这里的铁、锌、硒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用一束强光照射经过煮沸的三氯化铁溶液有光的通路,说明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B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pH由5.6变为4.3,说明水中溶解了更多的CO2

C常温下铜可溶于浓硝酸,铁不溶于浓硝酸,说明铜比铁更活泼

D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导电,说明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氧化物投入稀盐酸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O

BCuO

CFe2O3

DFeO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着2营养成分.海苔、海带等许多海产品着含有丰富2碘,这里2碘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过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的是(  )

A四羟基铝酸钠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水玻璃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而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①铁与稀硝酸②AgNO3溶液与氨水溶液③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④铁与氯气⑤NaAlO2溶液和稀盐酸⑥FeCl3溶液与Na2S溶液

A全部都是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又溶解的是()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正确答案

A,D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与能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