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生产总值
- 共521题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外汇储备
D.货币总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货币仅仅是经济的一个表现形式,货币总量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故选D。
关于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债依存度一般以不超过30%为宜
B.财政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
C.国债负担率一般在10%左右,不超过15%
D.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应控制在5%~8%
E.国民经济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
C,D,E
解析
暂无解析
( )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A.保险密度
B.保险深度
C.保险高度
D.保险广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市场潜力的常用指标有两个,即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预计,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 9.3%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这段话推论正确的是:
A.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时没有扣除价格因素
B.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9.3%左右
C.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3%
D.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个百分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原本以弄稻侍桑闻名天下的浙江开始突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的启蒙者、拓荒者和先行者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
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13.1%,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从331美元增加到了244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首次超过广东名列各省区之首,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2004年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第四个GDP超万亿元的省份。
20余年后,浙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尤其是近些年来,频频陷入痛苦之中。不久前浙江统计部门一份《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报告显示,2002年浙江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量为7.11万吨标准煤当量,而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48万吨标准煤当量,高收入国家只有2.9万吨标准煤当量。这份报告同时还指出,2003年浙江省每生产1亿元GDP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环境污染的加剧,不断加大治理污染的费用支出。近几年来,污染治理环境投资年增长率明显大于GDP年增长率,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支出占当年GDP的2.5%。这份报告还透露,由于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更多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还无法用价值量核算。
通过浙江省统计部门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报告,我们可知( )。
A.2003年浙江省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的标准煤当量是高收入国家的2.45倍
B.2002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占当年GDP的2.5%
C.目前,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已初步建立
D.资源耗减及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目前还无法准确估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因条件不够,2003年浙江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的标准煤当量与高收入国家的煤当量无法比较,故A选项表述错误;通过阅读材料可知,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2003年总GDP的2.5%,但并未提及2003年与2002年的关系,故B选项也不正确;材料中提到“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这与C选项表意相反。本题正确答案为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