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共527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⑴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
主要有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3 分)
⑵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⑶(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2 分)
⑷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⑸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正确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南极环境,空气透明度好主要从污染、天气、空气状况来分析;光学望远镜对星空观察只能在暗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会考虑到南极的极夜。
(2)能够地理标志精确定位的主要是全球定位技术,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空局的伽利略系统,其中精度最高的是GPS系统。
(3)该题考查南极科考船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结合航线起始点、途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远隔重洋,途中海洋有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和众多冰山。
(4)由图可知,P是澳大利亚大陆主要有六种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是主导因素;东西方向上: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不同为基础。
(5)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发达,以集约型、商品化农业为主;从自然环境来看,此地是热带草原分布区,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两者结合,不难得出此地是大牧场放牧业。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7分)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A.10℃ B.15℃ C.20℃ D.25℃
(3)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C (2)B
(3)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4)山脉北部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雪多;山脉北部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适合滑雪运动的地区多,可以滑雪的时间也比较长。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山地垂直自然带。(1)图示①②自然带分布于高山针叶林带的上面,为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带。(2)图示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海拔大约为1000米,而雪线的高度大约为3000米,根据垂直递减率,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气温约是12℃,B选项最为接近,应选B。(3)图示甲处位于西欧,故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位于地中海沿岸,故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乙两自然带的差异主要呈东西方向的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规律。(4)滑雪场位于山脉北坡,故反映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北坡,故主要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
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___是南坡,_____________是北坡。
小题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于0度的地方都会形成冰川;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即使温度低于0度,也因缺水而不能形成冰川,所以北坡的雪线反而高。
小题1: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且为向阳坡,温度高
小题1:A B
小题1: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温度低于0℃时都会形成冰川,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因缺少水在温度低于0℃依然不能形成冰川,因而北坡的雪线比南坡的雪线高。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且为阳坡,温度高,南坡的雪线高于北坡。天山(博格达峰)A为南坡,B为北坡。开山的自然带最简单,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15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6分)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3分)
正确答案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3分)
产生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3分)
(2)针叶林带。(3分)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3分)
(3)高山草甸。(3分)
试题分析: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三个规律。图中给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2)图中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