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共527题
读“中国30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5-31),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4分)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C (2分) 热量 (2分)
(2)贡嘎山的相对高度比峨眉山、黄山的相对高度高得多 (2分)
(3)东 (2分) 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 (2分)
(4)峨眉山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等 (2分)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分) 不利影响:雾日多,光照不足(2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三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的认识。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范围是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是______,在我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描述该地区植被在自然地理环境上的重要作用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5)④自然带的植物叶子表面往往有一层蜡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苔原 4000~5300米 (2)没有 南半球相应纬度地带是海洋
(3)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4)亚马孙平原 地球之肺
(5)夏季炎热干燥,减少水分损失(蒸腾) (6) 低纬度高山地区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自然带和土壤、动物、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注意带着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图示①自然带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70°--80°位置,故判断为苔原带;结合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取40°N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
(2)自然带②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50°--70°,由于南半球该纬度全部是海洋,几乎没有陆地,故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
(3)根据自然带③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35°--50°之间,故判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反映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全球最大的分布地区是亚马逊平原,由于热带雨林茂密,具有强大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生态功能,故被称为地球之肺。
(5)④自然带的植被叶子上覆盖一层蜡质,反映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是由于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6)由于所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多,故低纬地区的高山则垂直地带性表现最为明显。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本题以我国为例主要考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ABC三地位于中纬度地带(40°N左右),所以是温带植被;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A离海洋近降水较丰富可生长森林植被,B和C随着距离海洋的变化降水会逐渐变少,B降水较A少可生长草原,C在内陆地区很少主要是荒漠,由此判定A是温带森林带B是温带草原带C是温带荒漠带。
(2)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所以可知这种差异反映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带性。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地带性规律。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正确答案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解答这道题一定要联系三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进行全面地分析。图中三地虽都在北回归线附近,但大气环流形势不一样。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撒哈拉沙漠,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B地为德干高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之内分旱(又可分热季和凉季)、雨两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降水较少,为旱季。旱季的后期(3—5月)气候干热,为热季;6—9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沛,为雨季,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C处为珠江三角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