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化学
- 共179题
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氨易汽化吸热这一物理性质,故错误。
B.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Al3+因水解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是化学变化过程。
C.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与酸反应除氢氟酸,所以可以用用以石英(玻璃)雕刻。
D.在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金属发生钝化,因此可以采用铁质容器盛放,钝化是化学变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应用基本的化学知识:物质性质、基本原理,明确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易错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知识点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含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
易错点
不能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
知识点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不选;B.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不选;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不选;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D选;
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注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1.今年11月初经历了辽宁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作为雾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秸秆焚烧问题引起了大家更多的关注。我省桓仁县的“秸秆变燃气”工程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秸秆焚烧可以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直接形成PM2.5,所以霾的形成与 PM2.5有直接关系,故A正确; B. 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本质上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化学反应,故B 错误; C.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导致了霾的形成, 故C正确; D.“秸秆变燃气”工程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故D 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秸秆焚烧散发的烟气含‘有机气溶胶’,可形成PM2.5,所以霾的形成与PM2.5有直接关系B. 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本质上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导致了霾的形成D.“秸秆变燃气”工程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
易错点
不了解霾的形成条件和霾的危害;不了解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的本质,
知识点
1.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甲醛能使蛋白会变性有毒不能做食品防腐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熟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易错点
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1.化学与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前者是液体与气体的凝结物,后者是固体与气体的凝结物,A正确;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无污染、无公害的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灭污染,B错误;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正确;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D正确;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雾”属于胶体,“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有些粒子直径大于胶体的胶粒,有些小于;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 ;C.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使纤维素水解,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易错点
注意知识的积累,注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
知识点
20.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1)处理CO2的方法之一是使其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
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液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是科学家现正研发的,以实现上述反应在常温常下合成甲醇的装置。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2)将CO2和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工业合成气:CH4(g)+CO2(g)2CO+2H2(g) △H。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 mol CH4与,n mol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H4)=2v逆(CO)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d.容器内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据图可知,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工业上可用CO2与NH3合成制尿素的原料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氨基甲酸铵 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25℃,向l L 0.1 mol·L-1的盐酸中逐渐加入氨基甲酸铵粉末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共用去0.052 mol氨基甲酸铵。若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则该溶液中c(NH4+)=___________,NH4+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3H2(g)+CO2(g)=CH3OH(l)+H2O
(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d;
②P4>P3>P2>P1;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
③;
(3)0.1 mol·L-1;4×10-9mol·L-1。
解析
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
①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3①-②)/2得:3H2(g)+CO2(g)=CH3OH(l)+H2O(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v正(CH4)=1/2v正(CO),v正(CH4)=2v逆(CO),1/2v正(CO)=2v逆(CO),正(CO)=4v逆(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是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d;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据图可知,P4>P3>P2>P1;
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
(3)氨基甲酸铵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且溶液呈中性,因此c(NH4+)=c(Cl-)=l L× 0.1 mol·L-1/l L=0.1 mol·L-1;0.052 mol氨基甲酸铵生成铵根离子和氨水共计0.104mol/L,c(NH4+)=0.1 mol·L-1,c(NH4OH)=0.004 mol·L-1,NH4+水解平衡常数Kh=0.004×10-7/0.1=4×10-9mol·L-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
①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3①-②)/2得:3H2(g)+CO2(g)=CH3OH(l)+H2O(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v正(CH4)=1/2v正(CO),v正(CH4)=2v逆(CO),1/2v正(CO)=2v逆(CO),正(CO)=4v逆(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是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d;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据图可知,P4>P3>P2>P1;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
;
(3)氨基甲酸铵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且溶液呈中性,因此c(NH4+)=c(Cl-)=l L× 0.1 mol·L-1/l L=0.1 mol·L-1;0.052 mol氨基甲酸铵生成铵根离子和氨水共计0.104mol/L,c(NH4+)=0.1 mol·L-1,c(NH4OH)=0.004 mol·L-1,NH4+水解平衡常数Kh=0.004×10-7/0.1=4×10-9mol·L-1。
易错点
用气体分压表示化学平衡常数
知识点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A项错误;
明矾只有净水能力,没有杀菌消毒能力,B项错误;
二氧化硫有毒,所以不可用于食品的漂白,C项错误;
工业生产中用纯碱和石灰石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备玻璃,纯碱溶于水显碱性,可以使油污中的油脂水解,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用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化学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易错点
混淆净水作用和杀菌消毒作用的概念。
知识点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明矾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而净化水,但不能不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离子、钙、镁离子等使海水淡化,故A错误;
B.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甲醛可使使细胞中的蛋白凝固,失去活性,同时甲醛溶液可杀灭微生物(2%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灭活绝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杜绝微生物在动物标本上的繁殖,所以可以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动物标本,故B正确;
C.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此浓度杀菌力最强。在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低于这个浓度,其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此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乙醇透入,削弱杀菌能力,故C正确;
D.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燃烧时焰色反应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故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净化,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离子、钙、镁离子等,
B.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甲醛可使使细胞中的蛋白凝固,失去活性,同时甲醛溶液可杀灭微生物(2%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灭活绝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杜绝微生物在动物标本上的繁殖,所以可以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动物标本。
C.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此浓度杀菌力最强。在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低于这个浓度,其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此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乙醇透入,削弱杀菌能力。
D.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特色的颜色,所以可以根据焰色反应原理解答
易错点
A.不了解明矾净水的原理;
B.不了解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标本的原理;
C.不了解医用酒精消毒的原理;
D.不了解焰色反应的原理;
知识点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
30.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工艺。
①“氨碱法”产生大量CaCI2副产品,该工艺中生成CaCI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联合制碱法”中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C0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请阐述“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02的来源有何
不同 。
31.铀(U)是核反应最重要的燃料,在核反应中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一种螫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它专门吸附海水中的U4+,而不吸附其他元素,其反应原理为 ___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树脂用HR代替,下同),发生离子交换后的离子交换膜用酸处理还可再生,并得到含铀的溶液,其反应原理为 。
32.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①不锈钢中含有的铬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 (填“前”或“后”)加入。
②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____ 。
③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 ;从环保和经济角
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____ 。
正确答案
①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分)
②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2分)
2NaHCO3Na2CO3+CO2↑+H2O(2分)
③ “氨碱法”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1分)
解析
①氨碱法中为回收氨而使石灰乳与副产物氯化铵反应,从而产生大量CaCl 2 废渣。2NH 4 Cl + Ca(OH) 2 =CaCl 2 +2H 2 O+2NH 3 ↑;②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NaCl(饱和)+CO 2 +NH 3 +H 2 O=NaHCO 3 ↓+NH 4 Cl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③氨碱法的CO 2 来源于石灰石的煅烧,“联合制碱法”的CO 2 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正确答案
4HR+U4+===UR4+4H+
UR4+4H+===4HR+U4+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树脂HR只吸附U4+,所以与氢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原理为4HR+U4+=UR4+4H+;
发生离子交换后的离子交换膜用酸处理,再次发生离子交换,得到含铀的溶液,反应原理为UR4+4H+=4HR+U4+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正确答案
①后 ②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③CO ;燃料(或还原剂)
解析
①因为Cr易被氧化,为Cr被氧化,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后,若氧吹前加入Cr会形成炉渣被除去,
故答案为:后;
②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可与氧气反应,且能改变合金的性质,起到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的作用,
故答案为: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③炼铁和炼钢生产中,CO是主要的还原剂,故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CO,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故需对其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是一种很好的还原剂同时还是一种燃料,
故答案为:CO; 燃料(或还原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