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氨用作致冷剂

B明矾用作净水剂

C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氨易汽化吸热这一物理性质,故错误。

B.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Al3+因水解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是化学变化过程。

C.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与酸反应除氢氟酸,所以可以用用以石英(玻璃)雕刻。

D.在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金属发生钝化,因此可以采用铁质容器盛放,钝化是化学变化。

考查方向

氨的物理性质、盐类水解的应用、硅和二氧化硅、硝酸的化学性质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应用基本的化学知识:物质性质、基本原理,明确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易错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正确答案

A

解析

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

考查方向

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解题思路

含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

易错点

不能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不选;B.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不选;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不选;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D选;

故选D.

考查方向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解题思路

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注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化学与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前者是液体与气体的凝结物,后者是固体与气体的凝结物,A正确;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无污染、无公害的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灭污染,B错误;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正确;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D正确;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

解题思路

A.雾”属于胶体,“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有些粒子直径大于胶体的胶粒,有些小于;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 ;C.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使纤维素水解,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易错点

注意知识的积累,注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

30.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工艺。

①“氨碱法”产生大量CaCI2副产品,该工艺中生成CaCI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联合制碱法”中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C0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请阐述“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02的来源有何

不同                            

31.铀(U)是核反应最重要的燃料,在核反应中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一种螫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它专门吸附海水中的U4+,而不吸附其他元素,其反应原理为 ___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树脂用HR代替,下同),发生离子交换后的离子交换膜用酸处理还可再生,并得到含铀的溶液,其反应原理为     

32.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①不锈钢中含有的铬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     (填“前”或“后”)加入。

②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____    

③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     ;从环保和经济角

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分)

②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2分)

2NaHCO3Na2CO3+CO2↑+H2O(2分)

③ “氨碱法”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1分)

解析

①氨碱法中为回收氨而使石灰乳与副产物氯化铵反应,从而产生大量CaCl 2 废渣。2NH 4 Cl + Ca(OH) 2 =CaCl 2 +2H 2 O+2NH 3 ↑;②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NaCl(饱和)+CO 2 +NH 3 +H 2 O=NaHCO 3 ↓+NH 4 Cl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③氨碱法的CO 2 来源于石灰石的煅烧,“联合制碱法”的CO 2 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考查方向

常见物质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HR+U4+===UR4+4H

UR4+4H===4HR+U4+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树脂HR只吸附U4+,所以与氢离子发生交换,反应原理为4HR+U4+=UR4+4H+
发生离子交换后的离子交换膜用酸处理,再次发生离子交换,得到含铀的溶液,反应原理为UR4+4H+=4HR+U4+ 

考查方向

常见物质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后  ②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③CO ;燃料(或还原剂)

解析

①因为Cr易被氧化,为Cr被氧化,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后,若氧吹前加入Cr会形成炉渣被除去,
故答案为:后;
②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可与氧气反应,且能改变合金的性质,起到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的作用,
故答案为: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③炼铁和炼钢生产中,CO是主要的还原剂,故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CO,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故需对其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是一种很好的还原剂同时还是一种燃料,
故答案为:CO; 燃料(或还原剂)。

考查方向

常见物质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易错点

灵活将高中常见化合物性质和实验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中。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史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绿色化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