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池
- 共5205题
请回答下列化学有关问题:
(1)现代工业将煤汽化,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CO、SO2等的排放,又可以扩大水煤气的用途。
①已知:2C(s)+O2(g)=2CO(g);ΔH1 , 2H2(g)+O2(g)=2H2O(g);ΔH2 。
则反应C(s)+H2O(g) CO(g)+H2(g);ΔH= 。(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②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ΔH3。现在容积均为1L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控温,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1和图2。
a. 该反应的ΔH3 0(选填“<”、“>”或“=”,下同), K1 K2。
b. 将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 。
(2)煤汽化后的煤渣可提炼重金属。右图为某温度下,Fe(OH)3(s)、Mg(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
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Ksp[ Fe(OH)3]____Ksp[Mg(OH)2]
(填:>、=、<);如果在新生成的Mg(OH)2浊液中滴入足量的Fe3+,振荡后,白色沉淀会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正确答案
(1)(7分) ① (ΔH1-ΔH2)/2 ② a.< > b. 降温、增(或加)压
(2)< 由于Ksp[ Fe(OH)3]<Ksp[Mg(OH)2] (1分),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Mg2++2OH-(1分),新加入的Fe3+与OH-生成更难溶解的Fe(OH)3,使平衡继续向右移动(1分),最后Mg(OH)2全部溶解转化为红棕色的Fe(OH)3(1分)。
(1)①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C(s)+H2O(g) CO(g)+H2(g),所以ΔH= (ΔH1-ΔH2)/2。
②根据图像可知,温度高,平衡时甲醇的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溴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下的平衡常数大,即K1>K2。
③d转化为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反应式可知,反应是放热的、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温或增(或加)压。
(2)根据图像可知,在金属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氢氧化铁形成沉淀需要的pH小,所以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小于氢氧化镁的。由于Ksp[ Fe(OH)3]<Ksp[Mg(OH)2],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Mg2++2OH-,新加入的Fe3+与OH-生成更难溶解的Fe(OH)3,使平衡继续向右移动,最后Mg(OH)2全部溶解转化为红棕色的Fe(OH)3。
(1)某实验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______;
并说出该错误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
②能证明该实验有新物质(乙酸乙酯)生成最明显和直接的现象是______.
③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产物中标出18O的位置)
(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a是CuCl2溶液,X、Y都是石墨电极,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①X极是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X极上现象______
②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③若反应过程中在Y极上产生气体224mL(标准状况),则此过程中电源需提供的电量是______.(已知每个电子带的电量为Q,用含Q的式子表示)
正确答案
(1)①反应试管受热不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导管伸入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②乙醇与乙酸都能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密度比水小,乙酸乙酯在上层,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出现一层无色油状液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出现一层无色油状液体;
③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剩余基团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18OH+CH3COOH
CH3CO18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H218OH+CH3COOH
CH3CO18OCH2CH3+H2O;
(2)①电解池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是阴极,阴极放出还原反应,阳离子在阴极放电,溶液中Cu2+氧化性最强,故Cu2+放电
发生反应Cu2++2e-=Cu↑,X极上现象析出红色固体;
故答案为:阴,析出红色固体;
②Y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l-在阳极放电生成Cl2,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故答案为:2Cl--2e-=Cl2↑;
③极上产生224mL气体是氯气,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故电源需提供的电量为0.02mol×6.02×1023mol-1×Q=1.204×1022Q;
故答案为:1.204×1022Q.
(14分)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处理NO2。当转移3.6mol电子时,生成的N2在标准状况下是 L。
(2)已知:反应1:2SO2(g)+O2(g)2SO3(g) ΔH =" —196.6" kJ·mol-1
反应2:NO2(g)+SO2(g)SO3(g)+NO(g) ΔH = —41.8kJ·mol-1
则反3:2NO(g)+O2(g)2NO2(g)的 ΔH =" _________" kJ·mol-1
(3) 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3,下列各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O2同时生成2 molNO2
(4)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达平衡后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并计算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不经计算,预测新平衡中c(H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④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此时v正___v逆(填“>”、“<”或“=”)。
正确答案
(14分)(1) 23.52(2分) (2)-113(2分) (3)abc(2分)
(4)①18.56(2分) ②0.6/(0.9×1.02)="2/3" L2• moL—2 (或0.67 L2• moL—2) (2分)
③1 mol•L—1
(1)根据反应式可知,NO2是氧化剂,氮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得到4个电子,则生成7mol氮气,转移24mol电子。因此当转移3.6mol电子时,生成的N2是7×3.6mol÷24=1.05mol,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05mol×22.4L/mol=23.52L。
(2)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反应2NO(g)+O2(g)2NO2(g),所以该反应热△H=—196.6 kJ·mol-1+41.8kJ·mol-1×2=-113kJ/mol。
(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颜色深浅和浓度有关系,所以b正确。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所以压强也是减小的,则a可以说明;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即说明物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c正确;d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d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正确,答案选abc。
(4)①平衡时CO、氢气和甲醇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8mol、2.0mol和1.2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平衡常数K=
③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时氢气的浓度一定是1 mol•L—1
④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则此时,所以是平衡状态,则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2B2的电子式为______.
(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用W的溶液(体积为1L,假设变化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组装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PbO2+4H++SO42-+2e-=PbSO4+2H2O,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_____.
(3)金属元素E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将E的单质浸入ED3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依据(3)中的反应,可用单质E和石墨为电极设计一个原电池,则在该原电池工作时,石墨一极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比较甲、乙两图,说明石墨除形成闭合回路外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可能为H2O、H2O2或Na2O、Na2O2,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H元素,B为O元素,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应为SO2和SO3,则C为S元素,D应为Cl元素.
(1)A2B2为H2O2,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则w为H2SO4,形成铅蓄电池,负极反应为Pb-2e-+SO42-=PbSO4,
故答案为:Pb-2e-+SO42-=PbSO4;
(3)金属元素E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则E为Fe元素,将Fe浸入到FeCl3中,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故答案为:Fe+2Fe3+=3Fe2+;
(4)石墨--铁在氯化铁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发生反应为Fe-2e-=Fe2+,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发生反应为2Fe3++2e-=2Fe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极上发生.
故答案为:2Fe3++2e-=2Fe2+;使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不同区域内发生.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电流表指针______(填偏转或不偏转),两极反应式为:正极______;负极______.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填Mg或Al),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
(4)如果将上述装置中通入的H2改成CH4气体,也可以组成一个原电 池装置,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镁、铝和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自发进行的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金属镁做负极,
电极反应:Mg-2e-=Mg2+,金属铝为正极,溶液中的2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
所以可看到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故答案为: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Mg-2e-=Mg2+;2H++2e-=H2↑.
(2)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构成了原电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铝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铝失电子,为负极,金属镁作正极,
故答案为:Al;2Al+2NaOH+2H2O=2NaAlO2+3H2↑;
(3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构成了原电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氢气和氧气之间的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正极上通的是氧气,B极是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故答案为:O2+2H2O+4e-=4OH-(4)燃料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正极上通的是氧气,电极反应:2O2+4H2O+8e-=8OH-,负的极一定是燃料失电子的过程,因正极和负极相加即为总反应,所以:CH4+8e-+10OH-=CO32-+7H2O,
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工业上由FeS2制H2SO4的转化关系如下:
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吸收塔中每40gSO3气体被水完全吸收生成液态硫酸放出65.15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接触室内发生的反应为:
SO2(g)+O2(g)
SO3(g)△H=a kJ•mol-1
下表为不同温度(T)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①根据上表数据及化学平衡理论,上述反应中a______0(填“>”或“<”);
②K值越大,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时______(填标号).
A.SO2的转化率一定越高 B.SO3的产量一定越大
C.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D.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当炉渣含铁量大于45%时,可用于制硫酸亚铁等.下列利用炉渣里的Fe2O3制FeSO4的方案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案是______(填标号);
A.Fe2O3Fe
FeSO4;B.Fe2O3
Fe2(SO4)3
FeSO4;C.Fe2O3
Fe
FeSO4
(4)为了探究接触室里催化剂颗粒(粗颗粒和细颗粒),反应的温度(673K和723K),反应的压强(101Kpa和1010Kp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__个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5)为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废物利用等目的,某硫酸厂用碳酸钙作吸收剂与水配成浆液,洗涤尾气(SO2的体积分数为0.200%)并吸收SO2,得到石膏(CaSO4•2H2O).求:22.4m3(标准状况下)的尾气可制得石膏______千克;(取两位有效数字)(设二氧化硫的利用率为80.0% )
(6)科学家研究出以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的新工艺,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40gSO3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生成液态硫酸放出65.15kJ,
则1molSO3气体被水完全吸收生成液态硫酸放出130.3kJ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为:SO3(g)+H2O(l)=H2SO4(l)△H=-130.3kJ/mol,
故答案为:SO3(g)+H2O(l)=H2SO4(l)△H=-130.3kJ/mol;
(2)①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放热反应则相反.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H<0,
故SO2(g)+O2(g)
SO3(g)△H=a kJ•mol-1 反应中a<0,为负值.
故答案为:<;
②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而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并不意味SO2的转化率一定越高,故A不正确;
B.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而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并不意味SO3的产量一定越大,产量还取决与反应物的投料量等因素.故B不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故C正确;
D.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表示反应的快慢,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3)A.Fe2O3 与CO反应需要高温,消耗大量能量,然后Fe与浓硫酸反应时有二氧化硫放出,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正确;
B.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Fe2(SO4)3 +Fe═3FeSO4,反应中无污染物产生,最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案.故B正确;
C.Fe与浓硫酸反应时有二氧化硫放出,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B;
(4)
第一组和第二组保持温度不变,逐步增大压强,对比催化剂粗颗粒与细颗粒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组和第四组保持压强不变,逐步升高温度,对比催化剂粗颗粒与细颗粒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所以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4个实验然后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4;
(5)设可制得石膏物质的量为x,
22.4m3(标准状况下)的尾气物质的量为:=1000mol,
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200%,得SO2物质的量为:1000mol×0.200%=2mol,二氧化硫的利用率为80.0%,
反应方程式为:CaCO3+SO2+H2O═CaSO3+CO2↑+H2O、2CaSO3+O2+4H2O═2CaSO4•2H2O,
根据硫元素守恒得:SO2 ~CaSO4•2H2O
1mol 1mol
2mol×80.0% x
解得:x=1.6mol,
则石膏的质量为:1.6mol×172g/mol=275.2g≈0.28Kg,
故答案为:0.28;
(6)电解池中阳极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根据题意可知:通入二氧化硫的电极为阳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阴极,阳极反应:SO2+2H2O-2e-=SO42-+4H+,阴极反应:O2+4H++4e-═2H2O,阴、阳电极反应合并得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
故答案为:SO2+2H2O-2e-=SO42-+4H+、2SO2+O2+2H2O=2H2SO4.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由______能转变成______能的装置;用锌片、铜片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是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正极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正确答案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锌片、铜片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作正极,正极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化学;电;Zn;2H++2e-=H2↑;还原.
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填“大”、“小”).
(2)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3)Cu与A组成的原电池,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4)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______先被腐蚀.
(5)铝热反应中的铝热剂的成分是______,工业上常用的铝的冶炼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Fe、Zn分别与Cu、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时,由表可知:前者的电压小,后者的电压大,而锌的活泼性大于铁,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故答案为:大;
(2)根据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由表可知:金属活泼性:Cu>A,B>Cu,利用(1)的结论可知Zn>B,所以金属的活泼性:Zn>B>A,故答案为:Zn>B>A;
(3)根据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失去电子,所以铜做负极,电极反应式:Cu-2e-=Cu2+,
故答案为:Cu;Cu-2e-=Cu2+;
(4)根据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被腐蚀,由(2)可知金属的活泼性:B>A,即B先被腐蚀,故答案为:B;
(5)铝热反应是铝粉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所以铝热剂的成分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工业上一般用电解氧化铝来制铝:2Al2O34Al+3O2↑,故答案为: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2Al2O3
4Al+3O2↑.
(14分)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钾[KCNO]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CO(NH2)2]。
(1)维勒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尿素是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当氨碳比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A点速率v逆(CO2) 点速率为V正(C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
(3)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2。
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
②阴极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 g(忽略气体的溶解)。
正确答案
(14分)
(1)2KCNO+(NH4)2SO4=2CO(NH2)2+K2SO4
(2)2NH3+CO2CO(NH2)2+H2O 小于 30%
(3)B (1分) 2H++2e- ="=" H2 ↑ (1分) 不变 6.0 (其余均2分)
(1)一个简单的复分解反应:2KCNO+(NH4)2SO4=2CO(NH2)2+K2SO4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
①根据图像可知,B点CO2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是平衡状态。因此A点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因此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的点的正反应速率;
②如果设C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氨气是4mol。根据图像可知,CO2的转化率是0.6,则消耗CO2是0.6mol,所以消耗氨气是1.2mol,因此氨气的转化率是1.2÷4=0.3,即30%。
(3)①根据装置图可知,和电源B极相连的产生氢气,所以该电极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所以B是电源的负极,A是正极。
②阳极失去电子,所以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尿素生成氮气和CO2,方程式分别是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
③由以上的方程式可计算出除去的尿素为6.0g
由铜片、锌片和100mL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增加了12.8g,且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假设锌片上没有铜析出,试计算:
(1)锌片腐蚀后质量减轻了多少克?
(2)共有多少个电子流过外电路?
(3)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做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Cu2++2e-=Cu,铜片质量增加了12.8g,且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假设锌片上没有铜析出,说明溶液中铜离子全部析出,
(1)Zn-2e-=Zn2+;Cu2++2e-=Cu,铜片质量增加了12.8g,物质的量==0.2mol,依据电子守恒,Zn~Cu~2e-,溶解的锌质量=0.2mol×65g/mol=13g,
答:锌片腐蚀后质量减轻了13g;
(2)依据(1)计算可知转移电子总数为0.4mol,
答:反应过程中共有0.4mol电子转移;
(3)铜片质量增加了12.8g,且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假设锌片上没有铜析出,说明溶液中铜离子全部析出,原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2mol,溶液浓度==2mol/L,
答: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