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池
- 共5205题
(7分)在25 ℃时,用石墨电极电解1000mL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5 min后电解完全,在一个石墨电极上只有1.28 g Cu生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总离子方程式反应式为 。
(2)得到的溶液的pH是 。(lg2=0.3)反应速率v(Cu2+):v(O2)=
(3)在原CuSO4溶液中,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为
(KspCu(OH)2=2×10-20)
正确答案
(1)2Cu2++2H2O=2Cu+O2+4H+(2分)(2)1.4;(1分) 2:1 (1分)(3)5(2分)
(2)2Cu2++2H2O=2Cu+O2+4H+,由铜求出4H+为:0.04 mol;则c(H+)="0.04" mol/L,pH=1.4
根据公式可知:,两者的速度比为2:1
(3)原溶液中c(Cu2+)="0.02" mol/L,由KspCu(OH)2=2×10-20=c(Cu2+)×c2(OH—)可求出c(OH—)=10—9mol/L,则c(H+)=10—5mol/L,pH=5
如图所示,装置B部分盛有1 L 2 mol/L Na2SO4溶液,装置A部分盛有1 L 2 mol/L AgNO3溶液。通电后,湿润的KI淀粉试纸的C端变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在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室温下,若从电解开始到时间为T时,A、B装置中共收集到气体0.168L(标准状况),若电解过程中无其它副反应发生,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在时间T时,A溶液的c(H+)为 。
正确答案
⑴4AgNO3 + 2H2O 4Ag + O2↑+ 4HNO3;⑵石墨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电极周围溶液变蓝,一段时间后U形管下面有蓝色沉淀产生;⑶0.0100mol·
。
由湿润的KI淀粉试纸的C端变蓝色,可知在C端I-被氧化成I2,即C端为阳极,进而得到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由此得A装置中Fe棒为阴极,Pt为阳极,则A中电解的总反应式为:4AgNO3 + 2H2O 4Ag + O2↑+ 4HNO3。B装置中Cu棒为阳极,由此得到B中的现象为石墨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电极周围溶液变蓝,一段时间后U形管下面有蓝色沉淀产生,A、B装置收集的气体分别是O2和H2,有电子守恒得,n(O2)=
n(H2),所以,n(O2)=
×
=0.0025mol,由A总反应得n(HNO3)= 4n(O2)=0.0100mol,故c(H+)=
=0.0100mol·
。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 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___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③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pH值的变化(填“不变”、“变大”或“变小”)甲溶液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正;②4OH--4e-=O2↑+2H2O;③2.8 L;④16;⑤甲变大;乙减小;丙不变
(2)若Cu全部析出,溶液为稀硫酸,电解仍然继续进行
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如图1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依次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2)计算e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烧杯中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丙烧杯中的C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写出要加入的物质和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负 4OH--4e-=2H2O+O2↑
(2)5.6 L
(3)2Cu2++2H2O2Cu+4H++O2↑
(4)水、4.5 g
根据题意,乙中为CuSO4溶液,c电极为阴极,M为负极,N为正极。丙为Na2SO4或K2SO4,甲为NaOH或KOH溶液,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2)e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1=5.6 L。
(3)2Cu2++2H2O2Cu+4H++O2↑。
(4)电解Na2SO4或K2SO4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所以应向丙烧杯中加水,其质量为4.5 g。
(3分)(1)以铜电极电解NaOH溶液,若产生1molH2,则消耗H2O mol。
(2)以铂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 (增大、减小或不变),有无晶体析出? (有、无)。
正确答案
(1)2 (2)不变、有
(1)铜电极电解NaOH溶液,阴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变成氢气,要生成1mol H2需要2 molH+,而提供2 mol H+需要2 molH2O,所以消耗H2O为2 mol.
(2)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所以溶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那么浓度就不会发生改变.又因为水在不断因电解而消耗,所以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
在25℃时,用石墨电极电解1.0L 2.5mol/LCuSO4溶液.5min后,在一个石墨电极上有3.2g Cu生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电解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有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得到O2的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mL,溶液的PH是______.
(3)如用等质量的两块铜片代替石墨作电极,电解相同时间后两铜片的质量相差______g,电解液的pH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正确答案
(1)电解硫酸铜时,阳极上是氢氧根放电,阴极上是铜离子放电,
电解原理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故答案为:2CuSO4+2H2O=2Cu+O2↑+2H2SO4;
(2)电解硫酸铜时,阴极上是铜离子放电,即Cu2++2e-→Cu,当该电极上有3.2g Cu生成时,转移电子为
×2=0.1mol,阳极上是氢氧根放电,即4OH-→O2↑+2H2O+4e-,当转移0.1mol电子时,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
×22.4L/mol=0.56L=560mL,减少的氢氧根的浓度为:
=0.1mol/L,所以电解后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溶液的pH为1,故答案为:0.1;560;1;
(3)如用等质量的两块铜片代替石墨作电极,阳极反应式为:Cu→Cu2++2e-,当转移0.1mol电子时,该极质量减少3.2g,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转移0.1mol电子时,该极质量增加3.2g,所以两铜片的质量相差6.4g,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故答案为:6.4;不变.
下图是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其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它有一特殊的性 质--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
(1)电解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从____口流出(填字母代号),b口排出的是____气体,电极1应连接电源的___极(填“正”或“负”);理论上讲,从f口加入纯水即可,但实际生产中,纯水中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其原因是____。
(2)下图是根据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设计的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溶液的装置。请回答:
①a为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是___ ,
③从D、E口流出或流进的物质的化学式(若为溶液,则写出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Cl2 ;正;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又不影响NaOH纯度
(2)①阴;②4OH--4e-==2H2O+O2↑ 或2H2O-4e-== 4H++O2↑ ;③NaOH ;H2O(加少量稀H2SO4)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1)工业上常用方法Ⅱ和方法Ⅲ制取Cu2O而很少用方法Ⅰ,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若控温不当易生成 而使Cu2O产率降低。
(2)已知:2Cu(s)+1/2O2(g)=Cu2O(s) △H =-akJ·mol-1
C(s)+1/2O2(g)=CO(g) △H =-bkJ·mol-1
Cu(s)+1/2O2(g)=CuO(s) △H =-ckJ·mol-1
则方法Ⅰ发生的反应:2CuO(s)+C(s)= Cu2O(s)+CO(g);△H = kJ·mol-1。
(3)方法Ⅱ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阳极生成Cu2O反应式为 。
(4)方法Ⅲ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水蒸气的浓度(mol/L)随时间t(min)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实验的温度T2小于T1
B.实验①前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 mol·L-1 min-1
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正确答案
(1)铜(或Cu)
(2)-(a+b-2c)kJ/mol(或2c–a-b)
(3)2Cu-2e-+2OH-=Cu2O+H2O
(4)4Cu(OH)2 + N2H42Cu2O + N2↑ + 6H2O
(5)C
(1)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若控温不当易生成铜而使Cu2O产率降低;
(2)根据盖斯定律,设三个方程式依次分别为A、B、C,则所求热化学程式为
A+B-2C,即2CuO(s)+C(s)=Cu2O(s)+CO(g)△H=-(a+b-2c)kJ/mol。
(3)阳极电极反应式是,2Cu-2e-+2OH-=Cu2O+H2O;
(4)N2H4与Cu(OH)2反应,产物除Cu2O、N2外还有水生成,其方程式为4Cu(OH)2+ N2H42Cu2O + N2↑ + 6H2O
(5)实验②③相比,实验③水蒸气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实验②的2倍,达平衡物质的量浓度却小于2倍,说明T1到T2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正反应为吸热,所以TI到T2是升高温度,T2大于T1,A错;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7×10-5mol/L,所以v(O2)=3.5×10-5mol·L-1 min-1,B错;实验②和①相比,达到平衡状态相同,但所用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所以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效率高,正确。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____,形成化学键要___。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和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___kJ 的热量(注明“放出”或“吸收”)。
(2)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总反应方程式为___。 Cu片附近pH____。当导线中有2 mol e-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负极溶解了___g锌,正极上生成___g氢气。
(3)乙装置中铝电极作____极,被____(填“氧化”或“还原”)。
正确答案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出5.5
(2)Zn-2e-==Zn2+ ; Zn+H2SO4==ZnSO4+H2↑;增大;65;2
(3)负;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实验,实验前查资料获知:铁氰化钾(K3[Fe(CN)6])遇Fe2+产生 蓝色沉淀。V形管以多孔Pt为电极;U形管A端滴入1~2滴K3[Fe(CN)6]溶液。
(1)开始时,接通K电键:U形管中无沉淀,却观察到B端____;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电源正极为____(填“a”或“b”)。Fe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V形管中现象是___ 。
(2)断开K电键,U形管中现象:A端___;B端____,B端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V形管中现象与(1)的____(填“相同”或“不同”)。
正确答案
(1)溶液变蓝色; b; 2H++2e-==H2↑ ;C端产生无色气体,D 端溶液变橙黄,C端液面低于D端液面
(2)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颜色变浅,产生无色气体(H2) ;Cu2++2e-==Cu、2H++2e-==H2↑ ;相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