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 共224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筼筜湖水质进行调查,需要测量湖水的电阻率,他们先在一根内径为d的长玻璃管两端各装了一个电极(接触电阻不计),两电极相距L,其间充满待测的湖水.并备有如下器材:
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10kΩ)
B.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C.电流表A2(量程3mA,内阻约为1.0Ω)
D.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kΩ,额定电流0.1A)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Ω,额定电流1.0A)
F.电池组E(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
G.开关S和导线若干
H.多用电表
利用所给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如下:
①用多用电表粗测待测湖水的阻值,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档测电阻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湖水的阻值R为______Ω.
②为了精确测定待测湖水的阻值R,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的电路图中,电流表选择______;滑动变阻器选择______.(用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表示)
③在上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实物图连接完整.
④所测湖水的电阻率表达式是ρ=______.(用R、d、L表示)
正确答案
①由图示欧姆表可知,欧姆表示数是11×100Ω=1100Ω;
②电路最大电流I==
≈0.005A<<0.6A,电流表可以选择C;
滑动变阻器E额定电流是1A,能够保证安全,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E;
为测量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
=1100,
=
≈10,
>
,因此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实验电路图如下图左图所示;
③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下图右图所示;
④湖水的电阻R=ρ=ρ
=ρ
,则湖水电阻率ρ=
;
故答案为:①1100;②实验电路图如下图右图所示;C;E;
③实验电路实物图连接如左下图示;④.
某实验小组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某种电阻丝(电阻约为20Ω)材料的电阻率.他们首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B.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S;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示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拆除电路并整理好器材.
(1)小明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这次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______(选填“A1”或“A2”);
(3)小明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可求出这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正确答案
(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是0.5mm,
可动刻度是22.6×0.01mm=0.226mm,金属丝直径d=0.5mm+0.226mm=0.726mm.
(2)电路最大电流约为I==
≈0.14A,不到0.6A的四分之一,
如果使用电流表A2实验较大,因此电流表应选A1.
(3)由实验步骤可知,外电路电阻不变,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
外电路总电阻R总=R+R电阻丝=R+ρ=R+ρ
=R+ρ
,
由图象可知,当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零是,电路总电阻R总=R0,
则R+ρ=R0,R=R0-ρ
,图象斜率k=
=
,则电阻率ρ=
;
故答案为:(1)0.726;(2)A1;(3).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l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1)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k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
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米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游标为20分度);
C.电流表A1(量程0~5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5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15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10.00cm,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其示数如图(2)所示,该陶瓷管的外径D=______cm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电压表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③在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的数学表达式为:d=______(用所测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1)根据坐标系中所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当F=0时,l=150mm,所以该弹簧的原长L0=150mm.
根据胡克定律有:F=k(l-l0),
图象的斜率大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所以k==
=0.1N/mm=100N/m;
(2)①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8mm=0.8cm,游标尺示数为2×0.1mm=0.2mm=0.02cm,则d=0.8cm+0.02cm=0.82cm;
②电路最大电流约为I==
=0.006A=6mA,则电流表应选C,电源电动势为6V,则电压表应选E,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G;
③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电流表内阻,电流表
应采用内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④待测电阻阻值R=,由电阻定律得:R=ρ
=ρ
,电阻膜厚度d=
.
故答案为:(1)150mm;100;(2)①0.82;②C;E;G;③电路图如图所示;④.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阻丝Rx的阻值约为3Ω,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为3V,电源内阻不计,所用器材如图1所示,则: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该电阻丝的直径是:______mm;
(2)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
(3)画出实验电路图;
(4)在实物图1上完成实物连线.
正确答案
(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示数为1mm,可动刻度示数为35.0×0.01mm=0.350mm,螺旋测微器示数为1.350mm.
(2)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量程是3V,电路最大电流约为I=1A,而且实验时电流都要小于1A,电流表应选量程0.6A.
(3)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可以采用限流接法,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1.350 mm;
(2)0~3 V; 0~0.6 A
(3)画出实验电路图:
(4)在实物图上完成实物连线.
影响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课题研究组在研究某种导电材料Z的导电规律时,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分压电路测得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Z可能是什么材料?
(2)把Z接人图(乙)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80A,电池的电动势为3V,电池内阻不计,试求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通过Z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规律是I=kUn,试求n和k的数值,并写出k的单位.
正确答案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由欧姆定律可知,随电压增加,Z的阻值减小,随电压U与电流I的增加,Z的功率P=UI变大,Z的温度升高,阻值减小,由此可知,Z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的.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电流为1.8A时,电器元件Z两端的电压是1.2V;
由电路图2可知,电阻R与Z串联,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Z=3V-1.2V=1.8V;
电阻R的电功率PR=URI=1.8V×1.8A=3.24W;
(3)把U1=0.4V,I1=0.2A,代入I=kUn得:0.2=k×0.4n ①
把U1=1.6V,I1=3.2A,代入I=kUn得:3.2=k×1.6n ②
由①②解得:n=2,k=1.25;
故I=1.25U2
故答案为:(1)半导体;(2)3.24W;(3)I=1.25U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