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共78题
27. 60年前,中国、印度、缅甸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作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当今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①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
④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有利于维护各国利益,又能维护各国间的共同利益。
⑤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外国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中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外国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C正确;A、B不是其原因;D说法错误,中国并不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是否会联合国宪章的工作。
知识点
36.【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A:【经济学常识】略
B:【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合国将于5月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9月举行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中国在二战中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历史贡献。2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亲赴纽约,以安理会主席身份主持部长级公开会,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这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外长首次主持安理会会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联合国为什么要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
(2)你认为中国应如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请简要阐述。
正确答案
A:略。
B:(1)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世界性政府间一般性的国际组织。②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
③联合国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顺应时代主题,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①中国肩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各国共同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②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强调树立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③中国积极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共同利益。
解析
略。
知识点
30.“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外交方 略,显示出我国外交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为中国外交点赞,下列说法适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35.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表态:“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一表态( )
①显示了中国谋求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各国分享发展红利
②展现了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昭示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新秩序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并不存在利益对立和冲突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这一表态展现了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示了中国谋求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各国分享发展红利,互利互惠,①②正确;③中的“主导”说法错误;④国与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冲突。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