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共3207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实行“一国两制”
③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材料三 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 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杜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初期,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决权力(或国家权力)掌握于君主手中;而近代现代社会中央权力(国家权力)通过民主途径形成。
下列建设成就的取得,属于跨全面建设和“文革”两个时期的是:①成昆铁路②宝成铁路③大庆油田④胜利油田
[ ]
正确答案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
正确答案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
正确答案
“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 ]
正确答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有一脉相承的,体现在:
①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规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③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改造④要逐步实现工业化
[ ]
正确答案
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行动是
[ ]
正确答案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
正确答案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业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摘自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神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觉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31年土地改革路线
材料二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执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 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什么土地政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何时?这次地改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土改在政策上同1931年土改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土改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双减双交。
作用:①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2)1950年。
目的:①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②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3)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4)①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②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③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制定。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为此,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都
[ ]
正确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