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 共2152题
化工塑料PE指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VC是聚氯乙烯塑料,故A错误;
B.PP是聚丙烯塑料,故B错误;
C.AC是聚丙烯腈,故C错误;
D.PE是聚乙烯塑料,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陶瓷是无机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B正确;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正确;
D.涤纶是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故B错误;
C.乙酸与乙醇反应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C正确;
D.石油裂化可以得到乙烯,乙烯产量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机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因此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而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均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故选C.
我国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宇航服,其主要成分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为航天器在穿过稠密的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烧毁航天器,所以这种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特点;还有要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导致对宇航员产生危险,这种材料还应具备隔热性好的特点,故A正确;
B.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故B错误;
C.“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风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故C错误;
D.各成分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所以,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聚乙烯塑料难降解,可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塑料易降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A错误;
B.重金属离子有毒,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故B正确;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故C正确;
D.氮化硅是原子晶体,硬度很大,耐磨耐高温,所以可以制造发动机,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空气的剧烈摩擦,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为了防止高温将它烧毁,科学家给航天飞机的相应部位安装了可靠的保护层.制作保护层的材料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塑料的熔点很小,所以不能耐高温,故A错误;
B.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等优点,但合成纤维的熔点较低,所以不能耐高温,故B错误;
C.耐高温新型陶瓷熔点较高,所以能耐高温,故C正确;
D.镁铝合金的熔点较低,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故对其进行研究一般采取的研究步骤是: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故A错误;
B.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通过石油的裂化、裂解可以得到小分子化合物,所以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裂解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三大合成材料,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故C正确;
D.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机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A.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
B.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陶瓷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合成材料,故C正确;
D.合成橡胶是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2-羟基异丁酸乙酯能溶于水,是一种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的化工原料.
(1)2-羟基异丁酸乙酯的分子式为______,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不同的吸收峰,则2-羟基异丁酸乙酯有______个吸收峰.
(2)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已知I为溴代烃,I→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缩聚产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5)下列关于和
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双选,填字母).
A.后者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而前者不可. B.两者都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两者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当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时,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相等.
D.两者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结构可判断2-羟基异丁酸乙酯的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1个CH2原子团、1个羟基和1个酯基,故可知分子式为C6H12O3,根据分子中的基团的结构和位置,可确定有4中不同性质的H原子,故答案为:C6H12O3;4;
(2)根据反应流程可知A为2-羟基异丁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为,2-甲基丙烯酸;B为乙醇,可由溴乙烷水解生成,G为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酸,H为乙酸,
故答案为: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3)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故答案为:;
(4)2-羟基异丁酸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故答案为:;
(5)A、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则有机物中应含有酚羟基,故A正确;
B、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应含有羧基,前者无,故B错误;
C、前者含有酯基,后者含有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mol前者消耗1molNaOH,后者消耗2molNaOH,故C正确;
D、前者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
解:(1)根据结构可判断2-羟基异丁酸乙酯的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1个CH2原子团、1个羟基和1个酯基,故可知分子式为C6H12O3,根据分子中的基团的结构和位置,可确定有4中不同性质的H原子,故答案为:C6H12O3;4;
(2)根据反应流程可知A为2-羟基异丁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为,2-甲基丙烯酸;B为乙醇,可由溴乙烷水解生成,G为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酸,H为乙酸,
故答案为: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3)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故答案为:;
(4)2-羟基异丁酸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故答案为:;
(5)A、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则有机物中应含有酚羟基,故A正确;
B、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应含有羧基,前者无,故B错误;
C、前者含有酯基,后者含有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mol前者消耗1molNaOH,后者消耗2molNaOH,故C正确;
D、前者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A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