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共264题
(4分)如图所示,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a光的频率 b光的频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增加b光的强度 (选填“会”或“不会”)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正确答案
大于,不会。
试题分析: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照射金属的光子频率大于或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由题意可知,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发生了光电效应,且电路完好,而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即此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所以a光的频率大于了b光的频率,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仅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因此增加b光的强度同样不会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光照射到金属上时,一个光子只能将其全部能量传递给一个电子,一个电子一次只能获取一个光子的能量,成为光电子,因此极限频率是由 ▲ (金属/照射光)决定的。如图所示,当用光照射光电管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毫安表的读数不可能 ▲ (变大/变小/不变)。
正确答案
金属,变小 (各2分)
发生光电效用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极限频率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若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所加正向电压增大,若之前已经达到饱和电流,则毫安表示数不变,若小于饱和电流,则毫安表示数变大,所以毫安表的读数不可能变小
故答案为:金属,变小
(6分)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_______学说。已知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波长为λ和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光子(2分)、(4分)
试题分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根据题意可知:
,因此
某种金属在单色光照射下发射出光电子,这些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正确答案
BD
根据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可知B、D正确.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这项工作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式在很小误差范围内的直接实验证据.密立根的实验目的是: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由此计算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的正确性.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作出的Uc-ν图象,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试根据图象求: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νc和普朗克常量h.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可知入射光子的能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克服原子核引力做功即逸出功
另一部分转化为动能被电场力抵消即
所以得
变形得 由题图可知,Uc=0对应的频率即为截止频率
,
得
图线的斜率 代入电子电量计算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