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写出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S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

(2)  SO2+2OH-=SO3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84克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1) 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2) 求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 将生成物稀释到500mL,求所得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344L; 0.06 mol;0.12 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将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现象是____________;将H2SO4(aq)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现象是____________;将浓H2SO4滴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现象是____________。

Ⅱ.设计实验:只用BaCl2溶液作试剂鉴别Na2SO3溶液和H2SO4稀溶液。要求:只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Ⅰ.先变红后褪色 变红色 先变红后变黑

Ⅱ.取Na2SO3溶液、H2SO4溶液各2 mL盛于标记为A、B的两支试管中(注意:Na2SO3、H2SO4与A、B之间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

向A、B中都滴加BaCl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静置A、B中的混合物,使上层液体澄清。

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取A中上层清液滴入B中,观察现象。

若B中沉淀溶解且有气泡逸出,则B中的原溶液为Na2SO3溶液,A中的原溶液是H2SO4溶液;若B中无明显现象,则B中的原溶液为H2SO4溶液,A中的原溶液为Na2SO3溶液。

Ⅰ.氯水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所以使蓝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H2SO3(aq)有酸性,所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H2SO3(aq)虽有漂白作用,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故只变红不褪色。浓H2SO4溶于水电离出H+,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浓H2SO4又有脱水性,所以后来试纸炭化变黑色。

Ⅱ.BaCl2与Na2SO3、H2SO4分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SO3====BaSO3↓+2NaCl

BaCl2+H2SO4====BaSO4↓+2HCl

反应现象及产物的化学性质有共同点:都产生白色沉淀。

不同点是:NaCl使溶液呈中性,HCl使溶液显酸性;BaSO3溶于酸,BaSO4不溶于酸。可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将二者区分开来:HCl(aq)加到BaSO3沉淀中的现象跟NaCl(aq)加到BaSO4沉淀中的现象完全不同。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硫酸氢钠、氯化钡等溶液中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实验报告记录为:

①A+D溶液+气体;

②B+C溶液+沉淀;

③B+D溶液+沉淀X;

④A+B溶液Y+沉淀;

⑤沉淀X+溶液Y溶液+气体。

(1)根据以上记录,推断四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别为(写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⑤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确答案

(1)NaHSO4  BaCl2  Na2SO4  Na2CO3

(2)①+2H+====CO2↑+H2O

②Ba2++====BaSO4

③Ba2++====BaCO3

④Ba2++====BaSO4

⑤BaCO3+2H+====Ba2++CO2↑+H2O

两两之间有气体放出者为Na2CO3、NaHSO4;能跟另外三者都产生沉淀的一定是BaCl2。沉淀X肯定是BaCO3,可知D为Na2CO3,则A为NaHSO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I-,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部分溶液,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出的沉淀部分溶于稀HNO3,并放出气体。

(2)取部分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沉淀产生。

(3)取部分滤液,加入AgNO3溶液,只有黄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试判断: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I-  Cl- 

由(1)生成的沉淀部分溶于稀HNO3,可知一定含有;由(2)加入NaOH溶液,若有,则转化为,与Ba2+生成沉淀,但实际无此现象,说明无;由(3)只生成黄色沉淀,可知溶液含I-而不含Cl-。整个过程对无检验,不能判断它是否存在。

下一知识点 : 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