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 共739题
(1)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甲同学认为这是因为过氧化氢是二元弱酸(H2O2H++
)消耗了OH-,而使酚酞褪色;乙同学认为,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试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验证甲、乙两同学的解释哪个正确。
(3)久置的油画的白色部位(化学成分为PbSO4)常会变黑(化学成分为PbS),用双氧水擦拭后又可恢复原貌,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D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重新变红,则甲同学的解释正确;如果溶液不变红,则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3)PbS+4H2O2====PbSO4↓+4H2O
(1)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需加热,Zn和稀H2SO4反应制H2,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A、B不能用此装置进行实验。
(2)甲同学认为是因为H2O2消耗了OH-,使酚酞褪色,那么补充大量的OH-,看溶液是否又变红,可证明甲观点是否正确。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正确答案
(1)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2H2SO4+C2H2O+2SO2↑+CO2↑
(3)A: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B:品红溶液。检验SO2 C:酸性KMnO4溶液。SO2 D: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
本题的考点有:对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检验浓H2SO4与木炭粉加热时得到的全部反应产物;同时通过对CO2的检验考查考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思维的严密性。
对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本题中,由于装置比较大,双手的热量不足以使整个装置中气体膨胀,效果不显著,因而在B、C、D洗气瓶的导管口见不到气泡冒出,如果同学们明白检验装置气密性应用的原理,很容易会想到,在反应前用小火加热(或其他方法),使瓶内空气迅速膨胀,导致气泡从洗气瓶的导管中冒出,停止加热后,烧瓶冷却,瓶内压力减小,产生负压,水会升到洗气瓶的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由此证明装置不漏气。
浓H2SO4与木炭反应生成H2O(g),SO2(g),CO2(g)三种气态物质,根据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其中的H2O(g),白色无水CuSO4吸水后变为蓝色CuSO4·5H2O;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这时一定要注意,要证明气体中有CO2,先要确认气体中已经不再有SO2。因此在装置中,容器A中的试剂是无水CuSO4、B中是品红溶液、D中是澄清石灰水。由于酸性KMnO4溶液具体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C中可加入酸性KMnO4溶液,用来除去剩余的SO2气体。在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不褪尽。这样才能说明气流中的SO2已经除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只能是由于气体中有CO2。(如果考生回答在C中加入品红溶液,用于检查气流中的SO2是否除尽,且实验时C中品红溶液的颜色不褪尽,也可认为是正确的。
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处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一步是用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第二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气副产品。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2) 。
正确答案
(1)Na2SO3+SO2+H2O2NaHSO3
(2)2NaHSO3Na2SO3+SO2↑+H2O
(1)Na2SO3+SO2+H2O2NaHSO3
(2)2NaHSO3Na2SO3+SO2↑+H2O
已知硫化氢气体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硫,下图是用来制取硫化氢并比较硫元素、溴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装置。
(1)将下列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大火加热使硫沸腾与H2化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停止加热并做善后处理。
(2)装置(Ⅰ)中制氢气不直接用稀硫酸与锌反应,而将浓H2SO4滴入水中,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挤压胶头滴管使浓H2SO4滴入试管,并检验H2的纯度
③待装置(Ⅲ)中的溴水褪色,并产生浑浊时撤去导管
(2)利用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的热,加速H2的生成
(3)溴水褪色,产生淡黄色浑浊 溴的非金属性比硫强Br2+H2S====S↓+2H++2Br-
由于H2S有毒,H2易燃易爆,因此操作的第一步应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和检验H2的纯度,反应结束时,为防止(Ⅲ)内液体被倒吸,应先撤去导管再停止加热 。用浓H2SO4与用稀H2SO4的区别在于浓H2SO4有一个稀释的过程,其稀释时放出大量热,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在标准状况下,SO2和O2混合气体500 mL,通过灼热V2O5层后,体积变为450 mL(恢复到原状况),将此450 mL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溶液增重0.985 g,求原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
正确答案
0.961 g
(1)根据反应2SO2+O22SO3,在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利用差量法,可假设参加反应的SO2为x mL,则有如下关系:
2SO2+O22SO3 减少体积(ΔV)
2 3
x (500-450)
即,x=
mL,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
×10-3 mol;据此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为n(SO3)=
×10-3 mol。
(2)NaOH溶液吸收的气体物质为未参加反应的SO2和生成的SO3,因此未参加反应的SO2的质量为(0.985-×10-3×80) g。
(3)原SO2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SO2与剩余SO2的质量之和,即m(SO2)= ×10-3×64+0.985-
×10-3×80="0.961" g。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