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 共739题
(1)硫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2)已知NaHSO3溶液显弱酸陛,请写出该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平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请按照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Na2SO3溶液中的离子: 。
Na2SO3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考虑水的蒸发)原因是
。
(4)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实验①可说明Na2S2O3能发生水解,实验②③说明Na2S2O3具有 性。请你预测Na2S2O3还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列举2条即可) 、 。
正确答案
(1)(2分)
(2)HSO3-H++SO32-、HSO3-+H2O
H2SO3+OH-、H2O
H++OH-;(3分,每个方程式1分)
(3)c(Na+)>c(SO32-)>c(OH-)>c(HSO3-)>c(H+)(2分);减小(1分);2SO32-+O2=2SO42-,SO32-被氧化生成SO42-,SO32-的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OH-浓度减小,溶液pH减小;(2分,只要叙述合理,不写方程式也得分)
(4)还原;具有氧化性、沉淀性(或能与阳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络合性(或能形成络合物)、能发生歧化反应(或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答对一条1分,共3分,错误不得分,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硫元素表现-2价,有硫化钠等,硫元素表现+4价,有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等,故答案为:Na2S等;SO2等;
(2)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亚硫酸氢根的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平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SO3-H++SO32-、HSO3-+H2O
H2SO3+OH-、H2O
H++OH-,
(3)Na2SO3溶液亚硫酸根水解得到亚硫酸氢根,溶液呈碱性,亚硫酸根氢根水解得到亚硫酸,同时存在水的电离,故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于亚硫酸氢根离子,碱性条件下,氢离子浓度原小于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水解程度不大,亚硫酸根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SO32-)>c(OH-)>c(HSO3-)>c(H+),
Na2SO3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SO32-被氧化生成SO42-,SO32-的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OH-浓度减小,溶液pH减小,
(4)Na2S2O3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加入氯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硫酸钡,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2S2O3表现还原性;
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可能发生歧化反应等.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某些产物的性质。
(Ⅰ)甲、乙两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的铜片和20 mL 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硫酸剩余。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 (填字母)。
a.再加入适量NaNO3固体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 D.再滴入Na2CO3溶液
(2)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W 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Ⅱ)丙同学探究SO2与BaCl2溶液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丙同学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再缓缓通入BaCl2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检验白色沉淀,发现沉淀全部不溶于稀盐酸,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解释生成此沉淀的原因 。
正确答案
(Ⅰ) (1)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2分) ad (2) abc(2分)(3)
(Ⅱ) 还原(2分) 2Ba2++2SO2+O2+2H2O=2BaSO4↓+4H+(2分)
试题分析:(Ⅰ)(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因反应后有硫酸铜生成,证明有余酸应检验混合液中含有氢离子,a.若有余酸,再加入适量NaNO3固体可发生反应: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4H2O,剩余的铜溶解,有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变红棕色,可以证明; b.滴入BaCl2溶液,与氢离子不反应,不能证明; C.再加入银 ,与氢离子不反应,不能证明;D.再滴入Na2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可以证明;选ad;(2)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a.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也能被碱石灰吸收,会产生误差,不可行;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用硫酸酸化的,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沉淀的量偏大,不可行;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可行;d.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可行;选abc;(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涉及反应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Cu2+ + S2-= CuS↓,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硫化铜与参加反应的硫酸的关系式:CuS——2H2SO4,则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W /48mol,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36—W /48)mol,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Ⅱ) 丙同学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再缓缓通入BaCl2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检验白色沉淀,发现沉淀全部不溶于稀盐酸,则该沉淀为硫酸钡,产生该沉淀的原因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SO2表现还原性。
某研究小组探究:
I .铜片和浓硫酸的反应(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II. SO2和 Fe( NO3)3溶液的反应[1.0 mol/L的 Fe(NO3)3溶液的 pH=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探究I
(l)某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三颈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探究II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裝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SO2与Fe3+反应;猜想2 :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猜想3:____________;
①按猜想1,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证明该猜想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按猜想2,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某种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替换溶液是______ (填序号)。
a.0.1 mol/L 稀硝酸 b. 1.5 mol/L Fe(NO3)2溶液
c. 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正确答案
(13分)(1)①2H2SO4(浓)+CuCuSO4+2H2O+2SO2↑(2分) ②AC(2分)
(2)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关闭弹簧夹(2分)
(3)猜想3:SO2和Fe3+、酸性条件下NO3-都反应(1分)
①Ba2++SO2+2 Fe3++2H2O=BaSO4↓+4H++2 Fe2+(2分)(可分步写SO2+2 Fe3++2H2O=SO42-+4H++2 Fe2+,Ba2++SO42-=BaSO4↓(各1分);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溶液中有Fe2+,猜想1合理(2分)②c(2分)
试题分析:(1)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2SO2↑。
②A、由于生成的SO2气体中还含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也能被碱石灰吸收,所以不能通过称量碱石灰反应前后的质量计算SO2的质量,A不正确;
B、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通过称量硫酸钡的质量可以确定SO2的质量,B正确;
C、SO2易溶水,不能通过排水法确定SO2的体积,C不正确;
D、SO2不能溶解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所以可以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D正确,答案选AC。
(2)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即正确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关闭弹簧夹。
(3)根据猜想1和2可知,猜想3应该是SO2和Fe3+、酸性条件下NO3-都反应。
①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2+2 Fe3++2H2O=BaSO4↓+4H++2 Fe2+。要验证该反应,则还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质亚铁离子,所以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溶液中有Fe2+,猜想1合理。
②要验证猜想2正确,则需要排除阳离子铁离子的干扰,因此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即答案选c。2、硝酸和铁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检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10分)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时,有SO2和H2生成。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A,观察到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较长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试回答:
(1)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 、 接b,c接 、 接d;D、E两支试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3)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0分)(1)3或4 4或3(1分) 1 2(1分) 防倒吸(2分)
(2)C中品红溶液褪色(2分) 浓H2SO4变成稀H2SO4,与Zn反应放出H2(2分)
(3)(2分)
略
某同学在学习硝酸与硫酸时,对两种酸与铜的反应情况进行研究,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40mL浓度均为2mol·L-1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并向其中各加入 4g束状铜丝,观察现象,试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充分反应后,将甲、乙烧杯混合,再使之充分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____ ,剩余固体总质量为 g
(3)若甲中硫酸溶液体积V(V>40mL)可变,其余数据不变,则:
①当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V=____ mL,若要将溶液中的Cu2+沉淀完全,应加NaOH使溶液的pH至少为____ 。已知KsP[Cu(OH)2]=2.2×l0-20,1g=0.7)
②能否通过硫酸溶液体积的改变,使铜丝在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完全溶解? 试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 。
正确答案
26.(1)甲:稀硫酸只能表现酸的氧化性,而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将氢置换出来
(1分)。 乙:铜丝逐渐溶解,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蓝(1分);
(2)CuSO4,Cu(NO3)2(2分);2.24(2分)(3)①60(2分) 6.7(2分)②否(1分)。(3分)
试题分析:(1)甲:由于稀硫酸只能表现酸的氧化性,而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所以不能将氢置换出来。乙: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能氧化金属铜,因此实验现象是铜丝逐渐溶解,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蓝。
(2)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4L×2mol/L=0.08mol,其中NO3-的物质的量是0.08mol,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4mol,根据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氢离子不足,NO3-过量,所以能溶解铜的质量=×0.24mol×64g/mol=5.76g<8g,所以铜过量,剩余铜的质量=8g-5.76g=2.24g,1其中溶液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Cu(NO3)2。
(3)①若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则该溶质应该是硫酸铜。根据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需要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4=0.032mol,其中硫酸提供的氢离子是0.032mol-0.08mol=0.24mol,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0.24mol÷2=0.12mol,则硫酸溶液的体积=0.12mol÷2mol/L=0.06L=60ml。当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5mol/L时可以看作铜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此时溶液中c(OH-)==
×10-8mol/L,则c(H+)=
,因此pH=6+1g
=6.7。
②乙烧杯的中的NO3-共40mL×10-3L/mL×2mol/L=0.08mol,据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最多可氧化的Cu的质量为0.08mol××64g/mol=7.68g,小于两烧杯中铜丝的总质量,故无法让铜溶解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