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 共739题
A、B、C、D为中学化学四种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A+H2O→M+C;D+H2O→N,M、N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1)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A+H2O→M+C 。
②A+B→C+D 。
(2)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与N的浓溶液反应 。
a.NH3 b.H2 c.SO2 d.H2S
(3)下列实验方案可以用于在实验室制取B的是 。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浓H2SO4加热
(4)某同学认为:将A通入到Na2S溶液中能够证明A的氧化性,此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
正确答案
(1)①3NO2 +H2O=2HNO3+NO②NO2+ SO2=NO+ SO3(2)b c(3)b d (4)否(;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能将Na2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试题分析:(1)根据图可知:A是红棕色的气体,它与水反应生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则A:NO2, M :HNO3:C是NO. N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则N是H2SO4。则D是SO3.B是SO2.反应的相应方程式为:①3NO2 +H2O=2HNO3+NO ②NO2+ SO2=NO+ SO3。浓H2SO4有强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有酸性与氨气反应,不能反应的选项是bc. (3)在实验室SO2是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的,铜与浓H2SO4加热也可用于制取。HNO3有强氧化性,它与Na2SO3溶液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被氧化成硫酸,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造价太大,也不环保、安全。选项为:b d。(4)将NO2通入到Na2S溶液中不能够证明它的氧化性,因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的硝酸也有强的氧化性,可以把硫化氢氧化。故此说法不正确。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有关问题:
(1)玻璃管E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试管C的作用是 。
(3)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 ,装置D的3个作用是① , ② , ③ 。
(4)从管E导出的气体成分是 。
(5)装置F中U形管观察到所收集物质的颜色状态是 。
(6)若U形管内收集到的物质很少,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填标号)。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制得的SO2中混有少量H2S杂质使催化剂中毒;c.气流速度过快。
(7)从U形管导出的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
正确答案
(1)2SO2+O2 2SO3 (2分)
(2)防止倒吸 (2分)
(3)浓硫酸;①干燥SO2;②使SO2和O2两种气体混合均匀;③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各1分)
(4)SO3、SO2、O2 (3分)
(5)无色固体(或白色固体)(2分)
(6)b (2分)
(7)用NaOH溶液吸收(或用Na2CO3溶液吸收)(2分)
试题分析:(1)A装置产生O2,B装置为SO2。在E装置中SO2与O2催化氧化。(2)小试管中短管,可以作为缓冲瓶,有效防倒吸。(3)依据通入E装置,D中应放入浓硫酸。作用①干燥SO2;②使SO2和O2两种气体混合均匀;③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4)依据化学反应限度,可以推出应有SO3、SO2、O2(5)SO3在0 0C时凝结为固态。(6)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不可能有H2S气体,选择b(7)SO2可以被碱液吸收。
近年,为提高能利用率,西方提出共生理念——为提高经济效益,人类生产活动尽可能多功能化.共生工程将会大大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1)由于共生工程的应用,利用发电厂产生的SO2制成自发电池,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该电池电动势为1.06V.实际过程中,将SO2通入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负极反应式为 .用这种方法处理SO2废气的优点是 .
(2)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碳酸氢铵和氯化钾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化钙、硫酸钾、亚硫酸铵等物质.合成路线如下:
①生产中,向反应Ⅱ中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很强的对苯二酚等物质,其目的是 .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③反应Ⅴ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做溶剂,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做溶剂的原因是 .
④(NH4)2SO3可用于电厂等烟道气中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同时生成一种氮肥,形成共生系统.写出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共15分)(1) 负(2分) SO2+2H2O-2e-=SO42-+4H+(2分)
利用上述电池,可回收大量有效能,副产品为H2SO4,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能质)共生。(2分)
(2)①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1分) ②ABCD(4分)
③K2SO4在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溶解度小,能充分析出(2分)
④4(NH4)2SO3+2NO2=4(NH4)2SO4+N2(2分)
试题分析:(1)利用发电厂产生的SO2制成自发电池,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原电池反应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将SO2通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SO2+2H2O-2e-=SO42-+4H+;此方法的优点是污染小,生成产物可以循环利用,可以回收有效能。
(2)①向反应II中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很强的对苯二酚等物质,防止亚硫酸根被氧化,以更好的得到亚硫酸铵晶体。
②A、依据流程图结合反应生成物分析,过量的空气把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正确;B、依据流程图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CaS+4CO↑,正确;C、防止碳酸氢铵在温度过高时分解得不到需要的目标产物,正确; D、氯化铵是一种氮肥,正确。
③反应V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原因是利用乙二醇降低硫酸钾溶解度,有利于析出。
④(NH4)2SO3可用于电厂等烟道气中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同时生成一种氮肥,形成共生系统,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二氧化氮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本身被还原为氮气,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4(NH4)2SO3+2NO2=4(NH4)2SO4+N2。
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SO2与Na2O2反应的探究装置.
(1)实验开始时,打开旋塞K,通入N2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关闭旋塞K。点燃酒精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反应过程中,观察到:A中出现黑色不溶物;C中固体由淡黄色逐渐至完全转化为白色;若将带火星木条伸入D试管口内,火星显得更明亮。
①停止加热后,再通入N2至整套装置冷却,其目的是 。
②取少量C中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得无色溶液W 。若向W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若向W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则说明C中白色固体有 。
③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过滤出A装置中的黑色不溶物,洗涤后将其溶于浓硝酸,得到蓝色溶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向蓝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a.Cu b. CuO c.CuS d.Cu2S
正确答案
(1)Cu + 2H2SO4CuSO4 + SO2↑ + H2O(2)观察气体通量、干燥(3)①防止造成污染 ②Na2SO3、Na2SO4 ③ 4OH- + 2SO2 + O2 = 2SO42- + 2H2O ④ c、d
试题分析:(1)浓硫酸和铜屑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Cu + 2H2SO4CuSO4 + SO2↑ + H2O(2)浓硫酸可以除去气体中掺杂的水蒸气,并且观察气体生成状况,B装置的作用观察气体通量、干燥(3)①抑制反应进行,防止造成污染;②溶解得无色溶液W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有还原剂,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即C为Na2SO3、Na2SO4 ③D装置是为了除去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其反应离子方程式4OH- + 2SO2 + O2 = 2SO42- + 2H2O ④反应得到的黑色物质溶于硝酸且产生红棕色气体,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2,向溶于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故黑色物质可能是c、d。
现有如下仪器,仪器中已注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装置A,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 。
(2)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H2SO3>H2CO3),若选择仪器A、B、C、D并相连接,则B、C、D中所选择的试剂分别为 、 、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
(3)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若选择A、E、F仪器,并按A、E、F顺序连接。
①则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在E中采取的实验操作为 ,其实验现象为 ,反应原理为 。
正确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1分
铜片变灰黑色表面有气泡生成,烧瓶中可能有白色物质生成 2分
(2)B:Na2CO3溶液或 NaHCO3 溶液 C:KMnO4溶液 D:Na2SiO3溶液 ;
C中KMnO4溶液不褪色(或品红不褪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 各1分,共4分
(3)①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混浊出现 2H2S+SO2=3S↓+2H2O 各1分共2分
②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或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其中一种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现象是有白色沉定生成。 各1分共2分
根据所加入试剂写出方程式 Ba2++SO2+Cl2+2H2O=BaSO4↓+4H++2Cl‑ 2分
试题分析:(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铜片变灰黑色表面有气泡生成,烧瓶中可能有白色物质生成
(2)因为酸性:H2SO3>H2CO3> H2SiO3,若选择仪器A、B、C、D,A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需和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应把二氧化硫除去以免给实验带来干扰。所以B、C、D依次放Na2CO3溶液或 NaHCO3 溶液、KMnO4溶液(或品红溶液)、Na2SiO3溶液,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C中KMnO4溶液不褪色(或品红不褪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
(3) ①则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是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硫化氢溶液中,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作氧化剂,显示氧化性,
②若将二氧化硫直接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现象,需将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氧化剂可选氯气、氯水、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铁盐溶液等,对应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原理是:根据所加入试剂写出离子方程式 Ba2++SO2+Cl2+2H2O=BaSO4↓+4H++2Cl‑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