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共14621题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正确答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写字教育”,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之所以要“加强写字教育”,是因为
[ ]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
《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正确答案
我国的史书典籍得以流传的原因是
[ ]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②我国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③史官大都终身世袭
④我国的史书规模大,存留丰富
正确答案
“广陵自古繁华地,三月烟花八月涛”。扬州即将迎来建城2500年的庆典。近2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灿烂的城市文化,漆器玉器、雕版印刷、淮扬美食、扬州三把刀等传统元素至今还是扬州响亮的城市名片。材料表明
[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可以是自然孕育的
正确答案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很有说服力的是
[ ]
①文字
②汉字
③史书典籍
④绘画
正确答案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肯定了
[ ]
正确答案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这些现象表明
[ ]
正确答案
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国家衰落不会伴随着文化衰微③国家富强伴随着文化兴盛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正确答案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国家形象片》深深吸引了西方人的眼球。片中,熊猫、京剧、武术、中医、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等中国元素悉数亮相,全景式地展现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国家形象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片中的中国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文化成就的标志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国元素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征
④传统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核心
正确答案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教派,其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下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可见
[ ]
正确答案
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从一定层面体现了
[ ]
正确答案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
正确答案
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