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 共11题
请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有何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0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2分)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2分)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2分)
试题分析:该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考核,学生只需要根据课本要点准确、全面回答即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难度较小。学生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创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等角度总结概括。
(江苏卷)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小题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小题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小题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w
小题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本题以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出的评价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回答第(1)问时,可以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后两个角度回答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的变化,第(2)问注意审题是两小问,一是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二是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意义这两个角度思考即可。理解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毛泽东在此强调要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处理好这一关系有何重要意义?(14分)
正确答案
毛泽东在此强调要处理好的关系是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书的了解情况,属于识记能力考查。
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国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苏维埃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要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力量保卫祖国,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同时,苏维埃政府陆续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非常措施。
材料二: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们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8分)
(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9分)
正确答案
(1)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新经济政策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交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给制度,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在战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导致工农联盟出现新裂痕,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此题较为综合。第(1)问要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就要熟悉这两个内容,其次是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列出比较点加以比较。第(2)问其实是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5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正确答案
(1)①斯大林曾与列宁一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经济发展。(3分)②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分)
(2)无论是看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中思考问题,都未将它们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质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