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共70题
10.《菜根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一致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解读要准确,材料中“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符合题意。A强调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B强调了要立足整体,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D强调了发展的观点,不合题意。故答案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古诗类哲学选择题,做题技巧分为两步,第一步要认真分析材料所给的有用信息,即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二步,认真分析四个选择肢中每句古诗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然后对材料哲理和选择肢进行对比,综合运用排除法等技巧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有关矛盾的知识点在哲学生活课本中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章节,矛盾的对立统一比较抽象,和量变质变、整体部分相比较来说考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例如在此题中,A选项也有善和恶的对立,这就具有迷惑性。
知识点
5.哈萨克斯坦有谚语云:“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句谚语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否定另一个事物
正确答案
解析
这个谚语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尤其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吹灭别人的灯,烧掉自己的胡子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况,在这里灯和胡子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因此②③符合题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哲学生活中关于矛盾的知识点是相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尤其是在矛盾的基本属性上,考生容易理解失误,矛盾双方既相互连接又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此题中,吹别人的灯烧掉了自己的胡子,就体现了矛盾的转化。
易错点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一般在材料中要有量的积累过程,然后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知识点
30、生物学家发现,在鱼群中,拥有奇特颜色的孔雀鱼被捕食者吃掉的几率较低,数量会不断增多,其颜色就成了常见色,这时被捕食的几率大增。这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几率较低”变为“几率大增”,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条件是拥有奇特颜色的孔雀鱼被捕食者吃掉的几率较低,数量会不断增多,其颜色就成了常见色,这时被捕食的几率大增,故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读材料,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发现几率有变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知识点
11.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必须正确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下列关于“破”与“立”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破”与“立”存在共同的基础和元素,因此要做到“立”中有“破”
②“破”与“立”互为前提和条件,因此要做到“破”和“立”的均衡发展
③“破”与“立”存在互相反对、互相限制的关系,因此要“破”和“立”并举
④“破”与“立”存在着由此达彼的贯通性,因此要顺应“破”和“立”的转化
正确答案
解析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一点论)或离开重点谈两点(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矛盾的对立双方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点,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所指的“破”与“立”的关系实际就是指矛盾的对立双方的关系。正确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即要做到“立”中有“破”、“破”和“立”并举。“破”和“立”的均衡发展是均衡论,不正确。本题中没有涉及“破”和“立”的转化,因此排除第④项。
易错点
由于学生对“矛盾的对立双方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点不熟导致选择错误。
知识点
12.短诗《扁担》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生活充满信心
正确答案
解析
漫画主要强调和告诉我们,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具有同一性,这同时也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漫画中“倘若你真的对扁担存在着爱恋,就不要卸去它的另一头重物”这体现了联系是有条件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漫画是做好此题的基础,该漫画主要强调和告诉我们,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具有同一性,“倘若你真的对扁担存在着爱恋,就不要卸去它的另一头重物”这体现了联系是有条件的。
易错点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表述。
知识点
30、生物学家发现,在鱼群中,拥有奇特颜色的孔雀鱼被捕食者吃掉的几率较低,数量会不断增多,其颜色就成了常见色,这时被捕食的几率大增。这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几率较低”变为“几率大增”,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条件是拥有奇特颜色的孔雀鱼被捕食者吃掉的几率较低,数量会不断增多,其颜色就成了常见色,这时被捕食的几率大增,故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读材料,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发现几率有变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知识点
12.有关研究初步证明,雄孔雀尾羽的眼点数与其免疫力、后代的存活率呈正相关。漂亮尾羽的雄孔雀能提高交配成功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被天敌捕食的风险,但漂亮尾羽增加的被捕食风险通常可以通过增加交配机会来弥补。这表明()
①没有被捕食的风险,孔雀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②人们对孔雀的认识深度取决于对雄孔雀尾羽眼点数观察
③研究雄孔雀尾羽眼点数能更全面地揭示孔雀繁衍的原因
④交配选择机会与被捕食风险的对立统一促进了孔雀的繁衍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交配成功”与“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构成一对矛盾,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因为风险的存在,才增加了交配机会,说明矛盾双方是不能分割的,因此①错误;认识的深度取决于实践水平的高低,因此② 说法错误;有关研究初步证明,人类对孔雀繁衍的认识,符合材料,所以③正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材料最后一句证明这个观点,这一对矛盾存在存进了孔雀的繁衍,所以④正确,因此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本题明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是什么,搞清楚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排除错误选项①②即可。
易错点
矛盾双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统一的。
知识点
11.图漫画《救援》中的失败结果说明
①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斗争性
②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同一性
③救援者要着眼于整体,立足全局
④救援者要重视局部,抓关键环节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漫画《救援》中可以看出,两个站在悬崖的人是不能把一个小孩救出来的,因为绳子往哪一边偏离,就会使小孩和大人都拉进悬崖里,说明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斗争性,也体现了要着眼于整体,立足全局,漫画没有体现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同一性,也没有体现救援者要重视局部,抓关键环节,所以选A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矛盾的基本原理。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统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作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作矛盾的次要方面。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解题技巧第一步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第二步则要将漫画、题干的要求、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分析、判断,作出选择。①入选,②不选,③入选,④不选,所以选A选项。
易错点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其余为次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同一矛盾中的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别。主要矛盾对复杂事物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主要矛盾研究的是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的是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前者要求强调抓重点、关键、中心等;后者要求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主流。
知识点
13.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
正确答案
(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知识点
12.下列选项与漫画(图5)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读漫画可知,漫画主题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观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当选,A体现了因果联系,B体现了意识的主体差异性,C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是漫画题,一要看画,而要看字,文字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提取文字信息判断体现的哲理,然后对应选项,找原理一致的选项即可了
易错点
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双方的转化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