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共67题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图4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南广高铁
11.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南广高铁建设的不利因素是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河流多,施工难度大,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南广高铁建设的不利因素是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河流多,施工难度大。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B,南广高铁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故B错误;广西不是沿海省份,故C错误;广西与广东都不属于云贵高原,故D错误;南广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正确答案
解析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不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该地位于湿润地区,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不会导致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会破坏植被或山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会破坏植被或山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易错点
本题要分清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
M国拟建一条连接南北水域的人工运河(如图所示),运河建成后将有北部水域淡化后的5万亿立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读图完成9-11题。
9. 有关该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运河建成后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11. M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季节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经线上两条纬线间隔,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000Km,A错。该运河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B错。区域纬度较低,河水多不结冰,D错。拟建运河沿线等高线数值最大是2000m,最高处应超过2000米,最低处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m,C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修建的运河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经线上两条纬线间隔,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000Km,;该运河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区域纬度较低,河水多不结冰;拟建运河沿线等高线数值最大是2000m,最高处应超过2000米,最低处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m。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B,该地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故B错误,沿线的等高线的最大值为2000m,最高处应该超过2000米,最低处的波斯湾海平面为0米,故高差约为2100m.
正确答案
解析
运河建成后,俄罗斯进出印度洋不必再经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绕道,进出印度洋方便,A正确。每年5万亿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B正确。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D正确。该运河建成会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苏伊士运河的地位并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的运河建成后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运河建成后,俄罗斯进出印度洋不必再经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绕道,进出印度洋方便;每年5万亿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该运河建成会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苏伊士运河的地位并不会明显下降。
易错点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只要看清要求,结合题设即可解决。
正确答案
解析
M国是伊朗,伊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多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A、B错误;北部山区,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冬春季节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经过海面时携带水汽较多,所以北部冬春季降水最多,D正确;北部夏秋季受副高影响,降水少,C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降水最多的地区和季节,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M国是伊朗,伊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多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北部山区,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冬春季节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经过海面时携带水汽较多,所以北部冬春季降水最多,北部夏秋季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易错点
本题要求学生对伊朗国家的气候和降水有正确的掌握,理解该国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即可正确解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表示将和秘鲁、巴西一起开展修建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这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工程。“两洋铁路”东起巴西东海岸,西至秘鲁西海岸,全长约5000千米,一旦建成,将是拉美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下图为两洋铁路示意图。
15.指出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8分)【答案】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16.分析两洋铁路的修建将对巴西、秘鲁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②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③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④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17.有人认为:由于两洋铁路大大缩短了南美东西岸的路程,巴拿马运河的地位从此将大幅度下降。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解析
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条件复杂;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铁路施工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考查学生对交通线路建设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铁路建设的地质地形条件、穿越的河流、山脉多、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掉重要的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语言。
正确答案
【答案】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②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③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④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解析
两洋铁路的建设可以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两洋铁路的修建对巴西、秘鲁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题时可以从促进两国的资源开发、促进两国的农产品出口、加强区域的经济联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注意意使用科学的语言,不要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正确答案
赞同:(2分)理由:①铁路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将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2分)②铁路缩短了南美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成本。(2分)
不赞同:(2分)理由:①与海运相比,铁路运量小,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不大;(2分)②进出口货物通过铁路运输需要在港口装卸,成本高。(2分)
解析
如果答赞同,要从铁路运输的速度快,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缩短了南美洲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回答;如果不赞成,则从铁路运输的运量小,进出口货物在港口装卸的成本较高来回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两洋铁路的建设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属于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思路转化能力。
解题思路
如果答赞同,要从铁路运输的速度快,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缩短了南美洲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回答;如果不赞成,则从铁路运输的运量小,进出口货物在港口装卸的成本较高来回答。
易错点
答题时只可选取一个方面来回答,不看两个方面都答出,否则观点不鲜明应扣分。
2014年1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兰新高铁全线开通,乌鲁木齐到兰州的时间将由目前的16小时缩短至8小时左右。下图为兰新高铁及兰新铁路局部路段景观图,读图完成9~11题。
9.兰新高铁沿线防护设施P的主要作用是
10.兰新高铁的建设在西宁段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11.兰新高铁运营后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促进兰州产业向外转移
②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
③推动该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④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正确答案
解析
兰新高铁沿线经过地区多为干旱区,建风力发电场,说明沿线多大风,修建高大的防护设施主要是为了防强风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沿线防护设施P的主要作用,考查学生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兰西高铁沿线经过的地区多为干旱区,建风力发电场,说明沿线多大风,修建高大的防护设施主要是为了防强风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如果能够量小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的特点,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正确答案
解析
兰西高铁西宁段地处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地下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兰西高铁西宁段的施工建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的建设在西宁段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兰西高铁西宁段地处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地下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铁路建设的施工。
易错点
联系西宁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地,分布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交通道路的建设。
正确答案
解析
兰西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该地的产业基础落后,应引进外地产业,该地的技术水平较低,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运营后产生的有利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兰西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该地的产业基础落后,应引进外地产业,该地的技术水平较低,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易错点
本题解题时抓住兰西高铁的建设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来解题,该地应该引进外来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低洼地带的茶卡盐湖,面积105 km2,天然结晶的湖盐储量丰富,形成深厚且坚硬的盐壳,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0.2 m。历史上湖区运输湖盐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下图),1989年开掘运盐航道后,水运取代了铁路运输。近几十年来,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
16.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6分)
17.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说明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6分)
18.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6分)
19.1989年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2分)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2分)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人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物质结晶析出。(2分)
解析
茶卡盐湖原来是古海洋,经过地壳运动的上升运动,形成陆地咸水湖泊;由于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补给少;周边人类活动用水过多,流入湖泊水减少;地势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湖水盐度不断上升,逐渐析出盐晶。
考查方向
地貌的形形成,盐湖泊的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所说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现为内陆湖,经过地壳运动的海陆变迁,形成内陆湖,湖泊受气候影响,逐渐形成盐湖。
易错点
地壳运动之后海陆变迁成内陆湖;内陆湖受气候影响形成盐湖。
教师点评
考察地理过程知识,地貌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2分)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2分)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2分)
解析
题文信息中有提到“盐湖边缘的杂质较高”,因此围绕此处展开,抓住“边缘”一词 图中信息有牧场,联系该地“畜牧业发展迅速”可以得到,.牧牛羊产生的杂草和牛羊粪便;过度放牧导致湖泊周围草地退化,沙土裸露 文中讲到旅游业,因此也有可能有生活垃圾和旅游垃圾;根据经纬网和盐湖位置,可知当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风化作用强;图中信息有入湖河流和铁路,可知河流和铁路也会带来污染物。
考查方向
湖盐杂质的来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信息和材料信息,有铁路和河流,能带来污染;有牧场,破坏草场,土地沙化,有旅游业,会带来污染;位于大陆内陆地区,降水少,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
易错点
位于内陆地区,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碎屑物多,这是自然方面。还包括人文方面的。
教师点评
考察读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
正确答案
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2分)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2分)
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2分)
解析
从材料中得知,盐壳坚硬且深厚,地壳稳定,利于铺设铁轨;盐壳水深浅,铺设难度小;但盐湖对铁轨的腐蚀性强,故对材质要求高;盐湖吸水性强,不便于铁路运转。
考查方向
盐湖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说明盐壳的性质,结合知识常识,从盐壳对铁路修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说明即可
易错点
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两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说明即可。
教师点评
考察材料和图的分析能力
正确答案
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2分)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2分)
或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2分)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2分)(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解析
答案: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分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
考查方向
可持续发展
解题思路
这类可与不可的问题,其实是讨论可行性和必要性问题 赞同——即可行性.从人类活动角度看,其功能已失,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它的存在破坏湖区环境【联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赞同——即必要性,从人类活动角度看,也可以方便游客进入即还能用,另外可以作为特色旅游方式,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拆了又是一次新的人类活动,亦是破坏。
易错点
表明的态度和说明的理由需要相符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