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共1230题
企业处置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收到的金额为1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80万元。其中成本为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10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房地产转换的,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为( )万元。
A.30
B.20
C.40
D.1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的金额为110万元(含实际收到的金额和在处置时将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10万元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的部分),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金额为 80万元,所以处置净收益为110-80=30(万元)。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B.企业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结转到其他业务成本中
C.企业出售、转让、报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D.企业出售、转让、报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存在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析] 选项A,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当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计入固定资产。
环宇公司处置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收到的金额为3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280万元(其中成本为26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20万元),该顷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房地产转换的,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5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为( )万元。
A.35
B.30
C.20
D.5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300 -280-20+20+15=35(万元)。
下列事项中,不影响企业当期损溢的是(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B.取得租金收入
C.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
D.投资性房地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选项C,当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时,不需进行账务处理。
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1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由于企业投资策略的改变,20×1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0×1年1月1日,甲公司所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其中200万股系20×0年1月5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24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100万股系20×0年10月18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11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20×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5元。甲公司估计该股票价格为暂时性下跌。
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年末公允价值进行了后续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1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2)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20×1年6月30日决定将某项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该生产设备系甲公司20×0年3月3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的,购入时的价值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考虑到关于该项设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出现更新换代的事实已经在20×0年12月31日获悉,故将该项设备折旧方法的变更从20×1年1月1日开始适用。
该生产设备主要用于生产A产品,当期用该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80%已经对外售出,另外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3)因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甲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整合,决定从20×1年1月1日起,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原某生产车间的职工,并向每人支付10万元的补偿。辞退计划已与职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该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经预计,10人接受该辞退计划的概率为10%,12人接受的概率为30%,15人接受的概率为60%。甲公司按照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补偿总额为150万元,20×9年甲公司确认了制造费用和预计负债各150万元。期末,该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结转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4)甲公司有A、B两处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20×1年1月1日起,甲公司考虑到B处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越来越成熟,有关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随时获取,故将B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由于20×1年1月1日之前的公允价值信息无法获取,甲公司将该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B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0年2月20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6000万元。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1年1月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900万元。20×1年12月3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800万元。
(5)20×1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万张,支付价款3500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将购入的丙公司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丙公司债券的50%予以出售,并将剩余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850元。除丙公司债券投资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5),判断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将剩余的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编制重分类日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将剩余的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正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出售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前的总额较大时,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75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17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解析
暂无解析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投资7 100万元,取得B公司90%的股权。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均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33%。A公司和B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B公司账面股东权益为8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5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0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未分配利润1 800万元。2007年1月1日A公司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为5 000万元。2007年1月1日,B公司除一台固定资产和一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该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2007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 300万元。
(2)2007年和2008年B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2007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100万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400万元,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万元。2008年12月1日出租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化。
要求:
(1)分别编制2007年和2008年母公司按权益法进行调整的会计分录。
(2)分别编制2007年和2008年与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抵销分录。
正确答案
(单位为万元)
(1)1)2007年
2007年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万元×90%=270万元,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为零,2007年权益法核算应调增投资收益27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8000×90%+270-100×90%)万元=7 380万元,成本法核算 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8 000×90%-100×90%)万元=7 11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7 380-7 110)万元=27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70
贷:投资收益 270
借:提取盈余公积 27
贷:盈余公积 27
2)2008年
2008年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万元×90%=360万元,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200万元×90%+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万元×90%=270万元,2008年权益法核算应调增投资收益=(360-270)万元=90万元;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资本公积=100万元× 67%×90%=60.3万元,成本法核算不确认资本公积,权益法核算应调增资本公积60.3万元;权益法核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7 380+360-180+60.3)万元= 7 620.3万元,成本法核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7 110+100×90%)万元=7 20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8年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7 620.3-7 200)万元=420.3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420.3
贷:末分配利润――年初 (270-27) 243
盈余公积 27
资本公积 60.3
投资收益 90
借:提取盈余公积 9
贷:盈余公积 9
(2)抵销分录
2007年
1)合并日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资本公积 1 800
贷:盈余公积 (200×90%) 180
未分配利润 (1 800×90%) 1 620
2)对B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股本 5 000
资本公积 1 000
盈余公积――年初 200
――本年 (300×10%) 3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 800+300×90%-100) 1 97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 380
少数股东权益 [(5 000+1 000+200+30+1 970)×10%] 820
3)对A公司投资收益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270
少数股东损益 (300×10%) 3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 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1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 970
2008年
1)合并日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资本公积 1 800
贷:盈余公积 (200×90%) 180
未分配利润 (1 800×90%) 1 620
2)对B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股本 5 000
资本公积 (1 000+100×67%) 1 067
盈余公积――年初 230
――本年 (400×10%) 4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 800+300×90%+400×90%-100×200) 2 1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 620.3
少数股东权益 [(5 000+1 067+270+2 130)×10%] 846.7
3)对A公司投资收益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360
少数股东损益 (400×10%) 4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 970
贷:提取盈余公积 4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2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 130
解析
暂无解析
北方公司为上市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发生以下业务:
(1) 去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181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税法相一致。
(2) 当年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1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3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5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150%加计扣除,研究开发支出均为人工费用。该企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企业根据各方而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
(3) 3月1日,购入A股票12万股,支付价款120万元,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股票的市价为180万元。
(4) 4月1日,购入B股票8万股,支付价款240万元,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甲公司持有的B股票的市价为360万元。
(5) 当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年末预计负债账面金额为70万元,当年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支付时抵扣。
(6) 11月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0年,年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假设税法按6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此题假设折旧费用为该年全年)。
(7) 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存货可变现净值94万元。
(8) 去年发生的亏损尚有30万元未弥补,可以由当年税前利润弥补。假设去年已估计很可能获得未来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已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9) 企业当年除上述业务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外,确认应支付的职工薪酬共计5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4500万元;超标业务招待费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90万元,违法经营罚款20万元。
[要求]
1.编制上述业务的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70+6-30=7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60+120+320=5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550×25%=1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70×25%=17.5(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金额=(1000+24-100-60+70-320+6-30+500+10-90+20)×25%=1030×25%=257.5(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损益,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影响资本公积,因此要冲减资本公积=120×25%=30(万元)
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7.5+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递延所得税资产17.5-资本公积30=34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347.5
资本公积 30
递延所得税资P 1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37.5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在成本模式下,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B.在成本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C.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等,借记“累计折旧”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D.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选项B,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选项C,贷方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借方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选项D,应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
B.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处理
C.企业对某项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D.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收到的价款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选项A,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选项D,应按收到的价款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账面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成本。
(四)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售价中不含增值税。转让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均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其成本在确认收入时逐笔结转。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10年度,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 销售商品一批,售价500万元,价款以及税款均已收到。该批商品实际成本为300万元。
(2) 支付在建工程人员薪酬870万元;出售固定资产价款收入350万元,产生清理净收益30万元。
(3) 将某专利权的使用权转让给丙公司,每年收取租金20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该专利权系甲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的,初始入账成本为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 收到经营性出租的写字楼年租金240万元。期末,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0万元,税法规定,在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税,在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5) 取得专项借款收到现金5000万元;本期以银行存款支付资本化利息费用60万元。
(6) 因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管理用机器设备发生日常维护支出40万元。
(7) 收到联营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10万元。
(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税法规定,在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税,在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甲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是( )。
A.收到出租写字楼的年租金
B.转让专利权使用权收到的价款
C.管理用机器设备发生日常维护支出
D.收到联营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选项D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