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假定甲公司2008年1月1日以9360000元购入的建筑物用作对外出租,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按年计提折旧。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元。

A.468000
B.429000
C.439000
D.478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该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应当计提的折旧是(9360000÷20×11÷12)=429000(元)。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事项变更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B.分期付款具有融资性质方式下购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由按照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改为按照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C.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商品发生的进货费用由原列入利润表项目改为列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
D.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选项A,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管理者的意图发生了改变,不属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属于固定资产初始成本计量方法的变更;选项C,属于报表列报方法的变更;选项D,属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选项BCD均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该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帐面价值的差额,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

A.计入资本公积
B.计入期初留存收益
C.计入营业外收入
D.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该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企业将自用建筑物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当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应该计入( )。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营业外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到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到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下列正确的表述有( )。

A.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B.所在地,通常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市,对于大中城市,应当具体化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区
C.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D.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对建筑物而言,是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相同、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
E.对土地使用权而言,是指同一城区、同一位置区域、所处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土地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有( )。

A.出售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
B.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增加额
D.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的减少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利得和损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或者计入当期损益。上述各项中,按照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出售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以及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的减少,均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增加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方公司为上市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 25%。当年发生以下业务;
(1)去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181万元,预计净残值为l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税法相一致。
(2)当年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1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3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5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150%加计扣除,研究开发支出均为人工费用。该企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
(3)3月1日,购入A股票12万股,支付价款120万元,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股票的市价为180万元。
(4)4月1日,购入B股票8万股,支付价款240万元,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甲公司持有的B股票的市价为360万元。
(5)当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年末预计负债账面金额为 70万元,当年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支付时抵扣。
(6)11月1日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取得时的账金额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0年,年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假设税法按6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此题假设折旧费用为该年全年)。
(7)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存货可变现净值94万元。
(8)去年发生的亏损尚有30万元未弥补,可以由当年税前利润弥补。假设去年已估计很可能获得未来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已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9)企业当年除上述业务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外,确认应支付的职工薪酬共计 5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 4500万元;超标业务招待费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90万元,违法经营罚款20万元。
要求:
(1)编制上述业务的有关会计分录;
(2)计算当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所得税核算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事项(1):
按会计方法当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81-1)×5/15=60(万元)
按税法规定当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81-1)/5=36(万元)
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81-60=121(万元)
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81-36=145(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45-121=24(万元)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60
贷:累计折旧 60
事项(2):
①研发阶段支出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30万元,应计入费用化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 5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
②期末,将费用化支出转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 5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 50
③发生资本化支出50万元: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 5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
④期末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5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 50
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0(万元)
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50(万元)
会计计入费用5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计入100×150%=150万元,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该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去差额100万元。
事项(3):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20
贷:银行存款 12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6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80(万元)
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12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0-120=60 (万元)
事项(4);
4月1日,购入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40
贷:银行存款 240
年末: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
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360(万元)
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4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资产的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60-240= 120(万元)
这120万元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影响的是资本公积。
事项(5):
借:销售费用 70
贷:预计负债 70
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70(万元)
年末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70-70=0(万元)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0(万元)
事项(6):
取得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1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年末:
借:投资性房地产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500(万元)
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1200-1200/60=118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1180=320 (万元)
事项(7):
借:资产减值损失 6
贷:存货跌价准备 6
年末存货的账面价值=94(万元)
年末存货的计税基础=1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94=6(万元)
事项(8):
应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
事项(9):
①超标的职工薪酬=5000-4500=50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②超标业务招待费1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③国债利息收入90万元不纳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④违法经营罚款20万元税前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70+6-30=7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60+120+320=5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550×25%=13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70×25%=17.5(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金额=(1000+24-100-60+70-320+ 6-30+500+10-90+20)×25%=1030×25%=257.5(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损益,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影响资本公积,因此要冲减资本公积=120×25%=30(万元)
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7.5+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递延所得税资产17.5-资本公积30=34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347.5
资本公积 3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37.5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1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由于企业投资策略的改变,20×1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0×1年1月1日,甲公司所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其中200万股系20×0年1月5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24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100万股系20×0年10月18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11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20×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5元。甲公司估计该股票价格为暂时性下跌。
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年末公允价值进行了后续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1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2)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20×1年6月30日决定将某项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该生产设备系甲公司20×0年3月3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的,购入时的价值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考虑到关于该项设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出现更新换代的事实已经在20×0年12月31日获悉,故将该项设备折旧方法的变更从20×1年1月1日开始适用。
该生产设备主要用于生产A产品,当期用该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80%已经对外售出,另外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3)因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甲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整合,决定从20×1年1月1日起,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原某生产车间的职工,并向每人支付10万元的补偿。辞退计划已与职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该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经预计,10人接受该辞退计划的概率为10%,12人接受的概率为30%,15人接受的概率为60%。甲公司按照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补偿总额为150万元,20×9年甲公司确认了制造费用和预计负债各150万元。期末,该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结转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4)甲公司有A、B两处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20×1年1月1日起,甲公司考虑到B处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越来越成熟,有关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随时获取,故将B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由于20×1年1月1日之前的公允价值信息无法获取,甲公司将该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B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0年2月20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6000万元。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1年1月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900万元。20×1年12月3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800万元。
(5)20×1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万张,支付价款3500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将购入的丙公司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丙公司债券的50%予以出售,并将剩余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850元。除丙公司债券投资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20×1年1月1日将持有乙公司股票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甲公司20×1年1月1日将持有乙公司股票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已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得重分类至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更正会计分录: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0
贷:盈余公积 3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5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2
贷:盈余公积 1.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8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3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5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7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64万元,这些暂时性差异均不是因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7年颁布的新税法规定,自20×8年1月1日起,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7年利润总额为790.894万元,当年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0×7年1月1日,以1022.35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到期日为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 因违反税收政策需支付罚款4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3) 20×7年1月开始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合计支出1000万元,费用化支出为2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金额为800万元,10月6日研发成功该专利技术,预计使用10年,企业按照直线法摊销计入管理费用,会计与税法规定的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均相同。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4) 20×7年7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26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
(5) 20×7年9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15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6) 本期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10万元,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
(7) 本期预计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万元,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期初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为0;
(8)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20×6年年末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假定等于其成本),20×7年年末其公允价值跌至1600万元;
(9)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余额为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合理职工薪酬为80万元;
(10)当年发生了2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款项尚未支付),发生时已经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甲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11)20×7年1月1日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转回1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转回200万元。
其他资料:
(1) 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2) 税法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3)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
计算甲公司20×7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

正确答案

20×7年末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
=165/33%+(1170-780)+(150-100)+210+(50-0)+(1800-1600)+(200-150)-100=135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
=264/33%+(300-260)-200=640(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A公司拥有一栋写字楼,用于本公司办公。2009年12月1日,A公司拟将该办公楼出租。2010年1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协议,将该写字楼整体出租给B公司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10年1月1日,年租金为400万元,租期3年。当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35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且预计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2010年底,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假定A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为2010年1月1日
B.转换日,写字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C.A公司收取的租金应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D.该项房地产财A公司2010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300万元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选项B,转换日公允价值(1800)小于账面价值(3500-1000)的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资本公积;选项D,该项房地产对A公司2010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1800-(3500-1000)]+(2400-1800)+400=300(万元)。

百度题库 > 中级会计师 > 中级会计实务 >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