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共1652题
江阴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全国各地开发区加速建设,江阴却坚持“不开发区”,这不是不开发的“退步”,而是通过建立倒逼机制实现生态开发的“进步”。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江阴适时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思路。通过优化社区布局和生态布局,加快了村落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步伐,一幢幢农民安置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逐渐形成。从2009年开始,在“三集中”建设的基础上,江阴又全面推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为主要内容的“三置换”。另外,江阴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处处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民五好”模式,有力地促进江阴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江阴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中坚持“不开发区”、“三集中”、“三置换”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材料说明江阴党委政府提出的“五民五好”发展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江阴市政府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坚持“不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又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②通过“三集中”的发展模式,改善工业、农业发展的布局、农民居住环境,解决工农业发展和居民分散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这体现了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提高系统功能的道理。③通过“三置换”的措施,加快了江阴城市化发展进程,体现了注重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提出“五民五好”发展模式有利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五民五好”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被称作城市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蔓延、交通拥堵、安全感差、环境恶化、土地匮乏、投资巨大等城市病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人车立体分流、绿化率可以达到60%,城市居民区宛如花园……”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材料二:节地城市发展模式(简称JD模式)着眼于资源的有效利用,采取人车分离的立体开发方式,实现小汽车、公交车、步行、自行车等四种交通方式互不干扰,从根本上缓解人车混杂造成的交通拥堵、混乱局面。JD模式还通过优化组合空间资源,将地下、地面、地上空间划分为地下停车库空间、地面建筑物空间、地面机动车道空间和地面街区中心绿化空间四部分。由平面扩张转到内涵挖潜、立体发展上来,老城区的改造按照JD模式进行,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新建——拆除——重建”的老模式,一劳永逸地逐步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材料三:“JD模式”是资源高度节约的城市模式,可节约土地、交通燃油、市政建设投资70%左右,能够提供高达60%以上的绿化空间,能够创造出无噪音、安全舒适、人性化的户外活动场所,可以用节省的土地修建更多的公园、影剧院、艺术馆、游乐场等公用文化娱乐设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该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你从“JD模式”中感悟到哪些辩证法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城市面貌改观了,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该市提出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②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该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把致富一方百姓作为主要的工作要求,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该市在城市建设中做美环境,做好新农村建设,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强城市基础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2)①整体统率着部分,各部分之间结构合理,整体功能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JD模式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思维方法,注重城市大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考虑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城市大系统和各个子系统(小汽车、公交车、步行、自行车,地下停车库空间、地面建筑物空间、地面机动车道空间和地面街区中心绿化空间等)内部结构的全面优化,使城市发展由平面扩张转到内涵挖潜、立体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②JD模式避免了“新建——拆除——重建”的老路,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
(3)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城市面貌改观了,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②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是需要建设的。③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城市机动车数量激增。而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路网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很多驾驶员和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规违章,造成市区道路交通秩序混乱,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又损害了城市形象。
我省“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期间,某校高三学生学习小组拟就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有关部门科学规划路网结构。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我们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哲学道理。(8分)
材料二 据专家预测,未来l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一5%的经济增长。但是,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6分)
正确答案
(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要求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1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分)因此城镇化建设中必须提升产业层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1分)④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1分),必须用创新思维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进行。(1分)
(2)①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人到城市中;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要为他们制定专项的财政、 税收、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要重点解决他们所关注的就业、收入等重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好他们所关注的其他问题。④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抓住主流、区分支流。他们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们既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实现向市民转化(或政府既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推进市民化)。
试题分析:(1)答题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即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需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在组织答案时,可以从联系观,发展观,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等角度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此问答题范围为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矛盾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抓住主流、区分支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材料一: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0年来,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像方志敏、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也严惩了少数腐败分子;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1)材料一体现了矛盾观的哪些道理?(6分)
(2)请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6分)
正确答案
(1)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或:相互联结)。“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数腐败分子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体现了这一点。(3分)
(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说“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及时总结经验”正说明了这一道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材料中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说明了这一道理。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为背景,考查矛盾观、认识论有关知识。(1)结合材料一可以看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数腐败分子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2)认识论的内容结合材料,“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及时总结经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