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用水量增长图

(1)从图中可知,自1900年到2000年,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水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用水一直占全球用水量的大半,能否既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又减少农业用水量?若可能的话,应怎样做?

(3)从图中可知,城市居民用水量增长也比较快,长此下去是否会造成水资源紧缺?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成世界大部分地区“水荒”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工业 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工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2)可以。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培育需水量较少的高效节水的农作物品种,如早稻旱作;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将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农业灌溉用水。

(3)会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用水量也随之加大,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会减少;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对水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进行沉淀、消毒等一系列净化过程,需消耗大量水,所以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大幅度增加,会造成水资源紧缺

(4)①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不均匀;②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③由于工业“三废”、农药化肥及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遭到破坏;④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资源观。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世界工业发展迅速,使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通过生物技术,培育需水量较少的高效节水的农作物品种,或者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者将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这样可以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又减少农业用水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以及表等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此时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河位于非洲南端,则此时最有可能是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季。

(3)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的水荒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坡度小(较缓),植被覆盖好

(2)地下水补给河流 冬

(3)过度开采地下水 节约用水、雨季回灌

(4)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差异大

此题综合考查了陆地水体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及水循环、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第(1)题,观察并比较两侧的地表状况差异,植被覆盖良好有利于涵蓄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第(2)题,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有互补关系。第(3)题,观察城镇地区地下水水位状况,分析原因与措施。第(4)题,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3) 据报道,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35.8%的市民不知道这一情 况;9.1%的市民认为,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作为一个上海市民,请根据资料对上海地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正确答案

(1)全球水危机(全球水荒;全球水资源紧缺)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水体污染;浪费严重

(2)建立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3)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做这类题必须仔细领会所给题材的意思,再结合平时所学内容作答。从图上信息可知,图中有一经纬网地球,可见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什么问题?再仔细观察可知,一个人在拼命地旋转水龙头,一圈又一圈,满头大汗,可是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很少,仅两滴,却花了四滴汗,这说明了水资源相当缺乏。由此得出主题——全球水危机。根据平时所学内容就可答出原因。第(2)题,注意要答两方面,“时空分布”既包括时间分布又包括空间分布。第(3)题,结合身边的问题出题,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上海市是水质型缺水城市,这是答题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2010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 ℃,比往年高2.5 ℃;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 ℃,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4)有关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地区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1)污染(或环境污染)

(2)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3)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4)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

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

(1)富营养化是人类由于无节制排放污水,使水体中氮、磷等元素浓度提高,导致藻类迅速繁殖而产生的一种有害现象。

(2)富营养化的形成除了氮、磷等营养元素浓度提高外,还需要气温、环境等条件的配合。(3)对于太湖的富营养化,题目在引导分析了原因,故主要从材料中分析。

(4)评价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辩证的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在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已达6万多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面积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沧州等地沉降最严重。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了2.4米。

材料二: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及塘沽海平面变化关系图

材料三                      北京和伦敦各月降水量表

(1)根据材料二,描述1950~1995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导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8分)

(2)北京地面沉降比伦敦严重,根据材料三,分析原因。(8分)

(3)例举地面下沉的危害以及缓解华北平原地面下沉的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1950年到1980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80年到85年下降速度变缓,85年之后呈上升趋势。(6分)

主要原因:地下水开采(2分)

(2)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大,(2分)降水少的月份需开采地下水进行工农业生产,开采的地下水多(2分);而伦敦降水均匀,水源补给稳定,(2分)需开采的地下水少(2分)

(3)危害:房屋倒塌,地下管道损坏,道路桥梁破坏,海水入侵(答对2点得4分)

措施:南水北调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雨季雨水回补,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答对2点得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二中地下水埋深线,可以描述1950~1995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1950年到1980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80年到85年下降速度变缓,85年之后呈上升趋势。在描述时注意程度副词的使用和状况转折点。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为正相关,根据这一关系,不难得出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开采。

(2)地下水的开采是用来补充大气降水的不足。北京降水季节变化大,在降水少的月份需要开采地下水进行生产生活的补充,所以北京的地下水开采多;而伦敦降水均匀,水源补给稳定,需要开采的地下水就较少。除材料三中所直接指明的原因外,北京和伦敦地下水开采差异原因还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比如我国人口众多,节水技术落后,农业生产耗水量大等原因。

(3)地面下沉的危害有:房屋倒塌,地下管道损坏,道路桥梁破坏,海水入侵等。缓解华北平原地面下沉的措施主要有:水北调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雨季雨水回补,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                       。(2分)

(2)从材料一看,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6分)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6分)

正确答案

(20分)

(1)丹江口水库(2分)

(2)最大区别:中线调水可自流,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

中线方案其他有利因素:水质较好(6分)

(3)由于北方缺水期也是长江的枯水期,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调。(6分)

(4)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题。

    张晨和几个同学到海边去野餐,他们带上了锅、盆、火柴、干净的毛巾等炊具,但是忘记了带淡水,附近又找不到水源。张晨和同学一起利用地理书上学过的知识想出了一个自己制取淡水的方法。请你说说他们获取淡水的方法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把海水放在锅里烧开,锅盖上会有水汽凝结,可以收集起来。或者把毛巾放在锅盖口,毛巾会吸收水汽。(有其他的方法只要有道理也可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截至2月9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有346万人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

材料二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分)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4分)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和干旱问题。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最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有: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西亚的两河流域。

材料二 下图为教材上的“水资源进步图”。

(1)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三幅图说明了人类获取水资源数量日益增多,水资源的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从水体利用转化上具体说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人们为了增大水资源的数量,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缓解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

(4)当前水资源质量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材料二的三幅图来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10分)

(2) 数量上: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当地河湖水→异地河湖水 质量上:淡水→海水。(6分) 

(3) 跨流域调水和修大型蓄水工程 时空分布不均 (6分)

(4) 工农业和生活造成的水污染(4分) 

(5) 科技进步(2分)

试题分析:

世界最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有: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多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由图可知:2000多年钱的罗马多利用地表水而且已经开始从异地调水,1870年的美国抽取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快速,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始海水淡化。

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解决的措施主要是跨流域调水和修大型蓄水工程。

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水资源污染和浪费,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的工业污水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以及人类生活排放的污水。

科技进步可以使人类实现跨流域调水、抽取地下水和海水淡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各大洲的降水、蒸发及径流量的对比图,回答:(8分)

(1) 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标准                 , 其数值等于                     量与                                量之差。

(2)世界各大洲中江河径流总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最少的是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缺水国家相近,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         环流的影响.然而上海现在却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现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                 

正确答案

(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降水量   蒸发量

(2)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3)季风    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析下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市用水总量统计表(万m 3 )

材料二:据统计,北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以中关村地区为代表,企业数量 1988 年有500余家,2000年时,发展到5711家。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区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支撑。

(1)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用水总量增加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增长,其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用水量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2)北京地处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近年来,北京工业总产值在不断提高,而工业用水总量却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措施的推广应用。今后北京市将以 __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创建节水型的“首都经济”。

正确答案

(1)住宅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人口增加

(2)京津唐 节水信息(高科技)

第(1)题中,北京是人口逾千万的大型城市聚落,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表中也可以看出:住宅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增长迅速。第(2)题,要紧紧围绕北京今后的发展方向思考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②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措施:

①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尤其是南水北调,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发展节水农业。

④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结合华北地区自然区域要素以及社会经济要素分析。自然方面:此地区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量随之变化,有明显的枯水期。社会经济方面:水资源紧张还与需求量大小有关,另外还与水污染、水资源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相关。措施方面,主要是针对问题考虑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最近连接欧亚两洲的海底隧道刚刚开通。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2)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12分)

(3)说明A市修建海底隧道面临困难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①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6分)

(2)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2分),交通便利(2分),人口稠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适合发展园艺业(2分)。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降水少,草场广阔(2分),地广人稀,适宜发展游牧业(2分)。

(3)该地处于地震多发区,面临地震威胁;②该市为历史名城,对文物古迹有影响;③对沿途的生态环境有影响; (6分)

试题分析:

(1)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我们要考虑其所在地的海陆位置、气候类型等,从中总结降水的总量多少,时间分配及地变规律,由图可以总结该半岛①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一般我们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同时要注意区位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适合发展园艺业。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少,草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发展游牧业。

(3)海底隧道的修建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所以A市修建海底隧道面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处于地震多发区,面临地震威胁;②该市为历史名城,对文物古迹有影响;③对沿途的生态环境有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分)阅读下面漫画(图11),说出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并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正确答案

 (3分)这幅漫画反映了水资源紧张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是自然方面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二是人为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②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遭到破坏。

这类题目应仔细观察,认真审题,本题关键从“找到自流水”想起。水要到鲸鱼身上去找,说明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青海湖藻类物质繁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以盛产湟鱼而闻名。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9月底开始南迁。

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遥感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353.72平方公里,增加了32.65平方公里,较2001年以来10年同期平均面积增加了76.31平方公里,与面积最小的2004年相比,面积增加了109.22平方公里,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连续7年呈递增态势。

(1)分析青海湖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候鸟在青海湖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从2001年-2011年期间青海湖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6分)

(4)分析青海湖地区交通对分布聚落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6分)气温适中:阳光充足,利于藻类物质繁殖;入湖径流带來丰富的营养盐类;湖水浅,湖泊面积大。 (答3点,给6分)

(2)(6分)气候凉爽,气温适合鸟类繁殖生长;鱼类资源丰奋,食物充足; 生态坏境较为闭塞,天敌少(每点2分•共6分)。

(3)(6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地下水增多;注入湖泊河流的水量増加;降水量堆加;强化保护,实施天然草地退牧封育,(答3点给6分)

(4)(6分)聚落主要沿铁路、公路沿线布局;聚落主要沿湖泊边沿和河谷布局。 (毎点2分,共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主要从适合鱼类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从鱼类的食料来源丰富进行发散分析。

(2)根据题意主要从自然环境中适合候鸟繁殖的条件分析,如气候,食物,天敌等角度分析

(3)根据题意青海湖面积扩大主要应从水土流角度分析,说明流入泥沙减少,水量增多。

(4)根据图形信息得交通与聚落之间的关系,促使聚落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地表形态的塑造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上的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