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定电流
- 共18115题
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稳定的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或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把此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将电压表与电阻R1并联时,电压表的读数为8V,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V,若将电压表与电阻R2并联,则其并联的总电阻小于R2,根据串联电阻的电压分配可知,电压表的读数将小于4V,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如图是一个电阻暗盒,盒内有三个电阻,A、B、C、D分别为四根引线.现在用多用表测量电阻得到:RAD=2Ω,RCD=5Ω,RAC=3Ω.若用导线把B、D端连接后,测得A、C间电阻RAC=2Ω,如果不用导线把B、D端连接,则RBD的大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知:A、D两点间的阻值为2Ω,因此先在A、D间连入阻值为2Ω的定值电阻R1;
A、C间的电阻为3Ω,可直接接入一个阻值为3Ω的电阻R2;
而C、D间的阻值为5Ω,将上面两个电阻串联,正好符合要求,因此无需再另加电阻;
故如图1:
用导线将B、D连接后,A、C间的阻值为2Ω,
小于直接测量的A、C之间的阻值3Ω,那么可考虑:
在A、C间又与原来的3Ω的电阻并联了一个电阻,使现在A、C间的电阻为2Ω,此电阻阻值为6Ω;
这个6Ω电阻值是在令B、D间的导线相连,使A、C间又增加的一条支路上的电阻值,如图2:
由图可知:则在B、C之间连入4Ω的电阻R3即可;
所以如果不用导线把B、D端连接,如图3:
则RBD的大小为:R1+R2+R3=2Ω+3Ω+4Ω=9Ω.故D正确.
当AD间接R1=2Ω的电阻,在AB间接R2=2Ω的电阻,在BC间接R3=1Ω的电阻,也满足题目的条件,则不用导线把B、D端连接,则RBD的大小为4Ω.故A正确.B、C错误.
故选:AD.
如图,三棱柱框架,每侧面都是正方形,每边电阻约为r,a、b接线从下边中点引出,则a、b端的电阻Rab为______.
正确答案
0.9r
解析
解:画出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FA、EA段总电阻为,BC、BD部分总电阻
,故EA、FA、AB、BC、BD的总电阻为2r,在与ED、FC并联后的电阻为:
=
最后在假设aF、aE、Cb、Db段的总电阻为:
R==
=0.9r
故答案为:0.9r.
如图所示,电阻R2是热敏电阻,电阻R1是标准电阻(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现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在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在室温下,两电阻的阻值相等,当环境温度改变时,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2增大,电压U恒定不变,则由欧姆定律得知,R2上电流变小.故A正确.
B、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2减小,电压U恒定不变,则由欧姆定律得知,R2上电流变大.故B错误.
C、D将电阻R1看成电源的内阻,根据数学知识分析得知,当R1=R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R2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所以无论温度升高还是降低,R2增大或R2减小,R2上消耗的电功率都变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如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把它串联接入电路之中,要求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可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A、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是a和c时,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故A正确.
B、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是a和d时,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故B正确.
C、连入电路时需要一上一下,若只接上面两个或只接下面两个均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接b和a时,不能改变电阻,也就不能改变电流,故C错误.
D、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是b和c时,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AB.
(2015秋•南安市校级期中)如图四个灯泡L1,L2,L3,L4完全一样,规格都是12V、12W,在AB两端加上60V的电压,则经过L3的电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电路可知L3,L4并联后与L1,L2串联接入电路,
灯泡的电阻R=,
则电路总电阻,
干路电流I=,
则经过L3的电流,故A正确.
故选:A
如图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1=0.2A,I2=0.1A,那么通过的R3电流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R1两端的电压 U1=I1R1=0.2×5V=1V
R2两端的电压U2=I2R2=0.1×1V=0.1V
R1左端与R2的左端电势相等,U1>U2,根据顺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则知B点的电势低于C点的电势,所以通过R3电流方向由C到B.
R3两端的电压 U3=U1-U2=1V-0.1V=0.9V
故通过R3的电流I3==
A=0.3A.
故选:D
三个灯泡连接如图所示,且电路电压U保持一定,原来电键S断开,则接通电键S时(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接通电键S时,并联电路的电阻减小了,故串联灯泡L2后的总电阻也是减小;
根据I=,总电流增加,通过灯泡L2的电流增加,故灯泡L2变亮;
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故灯泡L1的亮度降低;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15秋•高安市校级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2=R,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2I,则R3等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R2和R1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2I,则通过R3的电流I3=2I-I=I,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则通过R2的电流为I2=,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则
,故C正确.
故选:C
(2015秋•芜湖校级期中)四盏灯连接如图所示,灯L1、L2上标有“110V、100W”,灯L3、L4标有“110V、40W”,当在A、B两点加上220V电压时,最暗和最亮的灯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R=可知,R1=R2=121Ω,R3=R4=302.5Ω.灯L1、L2的小于灯L3、L4的电阻.L1和L4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知,L4的功率大于L1,L2的电压与L3相等;
根据P=知,L2的功率大于L3.
L1和L2电阻相等,通过L1的电流大于L2的电流,则根据P=I2R,知L1的功率大于L2的功率,所以L3的功率最小,L4的功率最大.故L3最亮,L4最暗;
故选:B.
灯泡旁并联一只大功率的电炉,发现电灯变暗,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并联一只电炉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压恒定,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增大,则灯泡两端的电压下降,从而使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导致灯泡变暗.故B正确.
故选:B.
(2015秋•濮阳县期末)图中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1A,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A.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200Ω,满偏电流Ig为2mA,求电阻R1、R2的值.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接a、b时,R1起分流作用为一支路,G与R2串联为一支路,此时量程为I1=1A,此接法电路的量程为当G表头达到满偏时通过电流表的总电流即为
I1=Ig+ …①
同理接a、c时,R1+R2为一支路起分流作用,G为一支路,此时量程为I2=0.1A
则 I2=Ig+ …②
由①②式构成一方程组,只有R1与R2为未知量,代入数据求得:
R1=0.41Ω,R2=3.67Ω
答:电阻R1、R2的值分别为0.41Ω和3.67Ω.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4Ω与2Ω串联后与12Ω并联电阻为=4Ω;
再与4Ω并联后,电阻为=2Ω;
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4A;
故选:D
如图所示电路中,A1和A2为理想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1和I2,R1:R2:R3=1:2:3.当a、b两点间加以恒定的电压U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电源接在A、C两点时,电路图如图1所示: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图中,=
,故A错误,B正确;
将A1、A2换成理想电压表,如右图2所示
成为串联电路,UR1:UR2:UR3=1:2:3,
=
,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探究电路,AB是一段铅笔芯,C为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环,且与铅笔芯接触良好,当C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1和V2示数同时发生变化,可得出多组实验数据,通过此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V1测量AC间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CB间的电压;
A、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但本实验无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因此本实验无法完成;故A错误.
B、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分别测量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当C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同时发生变化,但它们之和不发生改变,故可以探究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故B正确.
C、由于无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也就无法测量各电阻的阻值,因此无法探究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故C错误.
D、因为当C左右移动时,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同时发生变化,无法控制电压一定,故不能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