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6分)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试计算:
原混合溶液中含有的NH4+为 mol;
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mol/L
正确答案
2b; (2b-4c)/a
由方程式NH4++OH-NH3↑+H2O可知每份中NH4+的物质的量为b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含有的NH4+为2bmol;由方程式SO42-+Ba2+
BaSO4↓可知每份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cmol,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每份中(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cmol,其中含NH4+的物质的量为2cmol,因此NH4NO3的物质的量为(b-2c)mol,所以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2b-4c)mol,其浓度为(2b-4c)/a mol•L‾1。
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 MnCl2 + Cl2↑+ 2H2O,当有146.0克HCl完全参加反时,有多少摩氧化剂被还原?有多少摩还原剂被氧化?还原产物为多少克?生成的氧化产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每问3 分)
正确答案
解:设质量为X的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质量为Y的还原产物,生成质量为Z 的氧化产物。
MnO2 + 4HCl MnCl2 + Cl2↑+ 2H2O
87 146 126 71
X 146g Y Z
(1)87g÷87g/mol="1mol "
(2)146g÷36.5 g/mol÷2=2mol
(3)还原产物126g
(4)71g÷71g/mol×22.4L/mol=22.4L
略
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②X单质可在Z单质中燃烧,生成XZ,火焰为苍白色;③XZ极易溶于水,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④每2个X2分子可与1个Y2分子化合生成2个X2Y分子,X2Y在常温下为液体;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1)推断X、Y、Z三种元素的名称为:X.________,Y._______,Z._______。
(2)化合物的化学式:XZ_______,X2Y_______。
(3)五个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氢 氧 氯 (2)HCl H2O (3)H2+Cl2HCl 2H2+O22H2O Cl2+H2C====HCl+HClO
抓住明显特征,入手分析可得答案。如:“火焰为苍白色”可推知是H2在Cl2中燃烧(或Cl2在H2中燃烧)。由③可推出X+是H+、Z-是Cl-。根据④的描述,可认为是H2和O2的反应。根据⑤可知有HClO生成。
(8分)①在实验室里,要证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的实验,除钠、镁、铝以外,还需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室里,要做证明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的实验,所需的试剂除: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正确答案
(1)水、盐酸 (2)氯水、溴水、四氯化碳
2Br-+Cl2=2Cl-+Br2, 2I-+Cl2=2Cl-+I2 2I-+Br2=2Br-+I2
(1)用水与钠和镁反应,证明钠金属性强,用盐和镁、铝反应,镁反应剧烈,证明镁金属性强,选择水、盐酸 (2)氯水、溴水、四氯化碳
2Br-+Cl2=2Cl-+Br2, 2I-+Cl2=2Cl-+I2 2I-+Br2=2Br-+I2
也可以这样设计:往有I-的溶液滴加四氯化碳在滴加溴水,结果出现下层为紫红色,说明Br的非金属性比I强;再往有Cl-的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再滴加溴水,结果出现的是橙红色,就是加进去的Br的颜色;往有Br-的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再滴加氯水,结果出现的是橙红色,所以Br的非金属性比Cl差,所以非金属性 Cl>Br>I。
(8分)在加热条件下,用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0.56L(标准状况)。问:
(1)理论上需要消耗MnO2多少克?
(2)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1)需耗MnO2 2.18g (4分)(2)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0.05mol。(6分)
略
(6分)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 ,_____接 ,________接 , 接 。
(2)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起的作用是 ,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1) E接C , D接A , B接H , G接F
(2)除去杂质氯化氢气体,除去水蒸气
试题分析:(1)实验目的是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第一个装置制备氯气,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和水,应分别通入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杂干燥,然后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氯气,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用盛有NaOH溶液的装置吸收氯气,所以顺序为E接C , D接A , B接H , G接F。
(2)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氯化氢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干燥氯气;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和除杂、收集、尾气处理
(6分)(1)现有一瓶饱和氯水倒扣于水槽中,当日光照射到盛有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请用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1)氯气溶于水时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光照时2HClO
2HCl+O2↑,产生气体,同时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l2,使溶液颜色变浅
(2)A
(1)考察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对影响。氯气溶于水时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光照时2HClO
2HCl+O2↑,产生气体,同时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l2,使溶液颜色变浅
(2)由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也能使酚酞试液褪色,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9分)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字母序号):
a接____ _____ 接 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接______ _______ 接h 。
(2)烧瓶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装置的作用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4)C瓶中的现象是 ,B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9分)(1)ijgfedbc(2分)(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3)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除去Cl2中HCl气体(1分)
(4)有色布条不褪色 有色布条褪色 次氯酸(HClO)(
每空1分)
略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取漂白粉的氯气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4) 极滴入酚酞先变红色(填阴或阳),石墨棒的一端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
(5)假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氯气制取漂白粉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得到715g次氯酸钙的同时,理论上需要消耗Na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4分)
正确答案
(14分)
(1)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2) Ca(ClO)2+CO2+H2O ==CaCO3↓+2HClO
(3)C (4)阴 变蓝(5)20 mol(4分)
略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足量的______(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为2Cl2+2Ca(OH)2═CaCl2+2H2O+Ca(ClO)2;检验漂白精中的氯离子,应先加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发生Ag++Cl-═AgCl↓,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说明Cl-存在,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2H2O+Ca(ClO)2;HNO3;AgNO3;Ag++Cl-═AgCl↓.
现向含6 mol KI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KBrO3溶液,整个过程中含碘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KBr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①BrO3-+6I一+6H+=3I2+Br-+3H2O;
②2BrO3- +I2 = 2IO3- + 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KI反应完全,则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还原产物是 。
(2)b→c过程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写出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由反应②有同学由此得出氧化性:I2>Br2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4)含6 mol KI的硫酸溶液所能消耗n(KBrO3)的最大值
为 。
(5)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现以电解法制备碘酸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一定量的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开始电解。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正确答案
(1)1:6(2分);KBr;(2分)
(2)BrO3-+ 5Br- + 6H+ =3Br2 + 3H2O(2分);
(3)不正确(1分);该反应I2作还原剂,Br2还原产物,应得出还原性I2>Br2(合理即可,2分);
(4)7.2mol (2分)
(5)2I――2e-=I2(或 I-+6OH――6e-=IO3-+3H2O)(2分);有气泡产生
略
(6分)实验室里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2H2O
(1)在该反应中,如有1 mol Cl2生成,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
(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中ClO- 与ClO3- 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请按要求填空:
Ⅰ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C与 (填装置编号)连接;装置C中的烧瓶内固体宜选用 。
a.碱石灰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2)装置A、E、E连接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则两个E装置内的药品依次是 。
(3)装置F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已知氯气与氨气可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的反应。实验时打开弹簧夹1、3,关闭2,先向烧瓶中通入 ,然后关闭1、3,打开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另一种气体。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 。
Ⅱ探究某些物质的性质
(4)利用装置A、E,可设计实验比较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能证明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5)若利用装置A、E进行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将装置B、C分别与F相连后,进行H2S与SO2反应的实验。F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的烧杯所起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1)D;ad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氯气;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且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该固体是铵盐,含有NH4+。
(4)装置E中的NaBr溶液变成橙红色
(5)CH2=CH2+Br2=CH2Br—CH2Br
(6)SO2+2H2S=3S↓+2H2O;吸收尾气
(1)制取氨气可用加热浓氨水,用碱石灰干燥,但不能用五氧化磷及氯化钙干燥,氨气会与氯化钙反应;
(2)制取干燥的氯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
(3)向烧瓶中先通入氯气,然后再通入氨气,因氯气有颜色,用利于观察。一开始先通入NH3,由于弹簧夹3打开,容易形成喷泉。证明NH4+存在,切记实验设计的环节。
(4)利用氧化性Cl2置换Br2来说明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制备氯气设计了下列装置,
请回答问题:
(1)连接好装置,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 (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填甲或乙)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正确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分液漏斗,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3)甲,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4)NaOH
试题分析:(1)化学实验装置连接后以后,在装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漏气。
(2)根据A仪器的构造特点可知,A是分液漏斗。该装置是用来制备氯气的,所以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3)由于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必须除去氯化氢。所以在甲装置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4)氯气有毒,不能随意排放,以防止空气污染。所以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仪器以及实验室制备氯气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8分)将NaCl与NaI的混合物40 g配成溶液,在此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21.7g,求:
(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2)反应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
正确答案
NaCl质量分数为25%,反应Cl2标况下体积为2.24L
解:设原混合物中NaI的物质的量为x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