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9分)漂白粉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消毒剂、杀菌剂和漂白剂。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将氯气通入熟石灰(含水的质量分数略小于1%)即可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a(ClO)2水解生成了次氯酸(HClO),写出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ClO)2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可增强漂白粉的漂白效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漂白粉与洁厕剂等强酸性物质混合使用可生成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Cl2+2Ca(OH)2 = CaCl2 +Ca(ClO)2 +2H2O (2分)
(2)ClO-+ H2O HClO +OH- (2分) (3)c(ClO-)>c(Ca2+)>c(OH-)>c(H+)(1分)
(4)Ca(ClO)2+CO2 + H2O = CaCO3↓+2HClO (2分)(5)ClO- + Cl- + H+ = Cl2↑+ H2O (2分)
(1)考查漂白粉的制取,方程式为2Cl2+2Ca(OH)2 = CaCl2 +Ca(ClO)2 +2H2O 。
(2)次氯酸钙是强碱弱酸盐水解生成次氯酸,方程式为ClO-+ H2O HClO +OH- 。
(3)次氯酸钙由于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lO-)>c(Ca2+)>c(OH-)>c(H+)。
(4)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所以碳酸能制取次氯酸,方程式为Ca(ClO)2+CO2 + H2O = CaCO3↓+2HClO 。
(5)在酸性溶液中,ClO-能氧化Cl-生成氯气,方程式为ClO- + Cl- + H+ = Cl2↑+ H2O。
(5分)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
(1)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2)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 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5分)
(1) Ca(ClO)2 (1分);
(2) 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 (2分)
(3)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2分)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反应的方程式为
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
(3)漂白粉溶于水中,由于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所以次氯酸钙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产生漂泊消毒的作用,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氯系消毒剂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矾净水原理(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失效原理(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10分)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重氢形成的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2、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变质
3、电解饱和食盐水
4、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5、适量的氯气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正确答案
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
来制取并收集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上述反应中,盐酸表现出性质是 。
(3)实验开始时,某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
方法是
(4)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错误的是 。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浓硫酸
(5)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4L,原因是
正确答案
⑴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分)
⑵酸性 还原性 (2分)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时可以看到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后插入烧杯中的导管中形成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2分)
(4)C (2分)
(5)小于(2分) 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氢不断消耗及挥发,使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氯化氢不能反应完。(2分)
试题分析:⑴实验室采用浓盐酸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加热条件下来制备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⑵从这条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盐酸所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3)实验开始时,必须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其可以采用的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时可以看到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后插入烧杯中的导管中形成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4)因为浓硫酸并不会吸收氯气,故不能用浓硫酸来吸收氯气,故本题的答案选择C;(5)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小于2.24L,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氢不断消耗及挥发,使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氯化氢不能反应完。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实验,该实验是高中的经典实验之一,本题考查的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该题难度中等。
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其作用是 。
(3)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 。
(4)E处盛有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处酒精灯。
正确答案
(10分) (1) MnO2 + 4H+ + 2ClMn2+ + 2H2O + Cl2↑
(2)除杂质H Cl气体(3)浓硫酸;吸收水份,干燥氯气
(4)NaOH 溶液,2OH- + Cl2=Cl- + ClO-+H2O (5) D
试题分析:(1)装置A是制备氯气的,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 + 4H+ + 2ClMn2+ + 2H2O + Cl2↑。
(2)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的作用是除杂质H Cl气体。
(3)和铜反应的氯气应该是干燥的,则C中盛放的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
(4)氯气有毒,则E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 Cl2=Cl- + ClO-+H2O。
(5)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铜容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铜,所以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①)。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
(3)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③)。
(4)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反应编号) 。
正确答案
(1)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Ca(ClO)2+CO2+H2O=CaCO3+2HClO
(3)2HClO=2HCl+O2↑
(4)①,③
试题分析:(1)氯气与碱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即可。书写方程式时也可以看作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然后酸再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2)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Ca(ClO)2+CO2+H2O=CaCO3+2HClO
(3)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为HCl和O2。
(4)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称取NaI和NaCl的混合物10克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氯气,然后将溶液蒸发至干,强热后得固体6.65克,求混合物中NaI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Cl:35.5、I:127)
正确答案
54.9%
试题分析:设混合物中碘化钠的物质的量是x,则
Cl2 + 2NaI=I2+2NaCl
1mol 2mol 2mol
x x
由于单质碘以升华,所以强热后得固体6.65g全部是氯化钠,则
58.5g/mol·x+10g-150g/mol·x=6.65g
解得x=
所以混合物中NaI的质量分数是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然后根据方程式直接列式计算即可。另外该题也可以采用差量法解答。
(7分)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 。
(3)烧杯中溶液所起的作用是 ,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2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__________mL。
正确答案
(1) 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 氯水有漂白性 Cl2+ H2O="HCl+" HClO。
(2) 验证HCl是否有漂白性
(3) 吸收多余的Cl2, Cl2+2NaOH="NaCl+" NaClO+H2O 。 (4)200ml
(1)干燥放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说明氯水有漂白性,这是由于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反应式为Cl2+ H2O="HCl+" HClO。
(2)由于氯气和水反应,还生成氯化氢,所以还必须验证HCl是否有漂白性。
(3)氯气有毒,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所以氢氧化钠是吸收多余的氯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 NaClO+H2O。
(4)4分钟内通过的氯气是1.12L×4=4.48L,物质的量为0.2mol,消耗氢氧化钠是0.4mol,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至少应是0.4mol÷2mol/L=0.2L。
已知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现有49.7g Cl2,将其通入到足量70℃的NaOH水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得到500mL溶液。
(1)写出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总反应方程式
(2)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物Na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答案
略
(13分)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
4HCl(浓)+MnO2Cl2↑+MnCl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 。
(3)氯气溶入水显酸性,且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室中可采用 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
(4)一次实验中,用浓盐酸80mL,其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跟Mn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了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试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每空1分,离子方程式2分,计算结果各3分)(1)是;MnO2;浓盐酸;4H++2Cl-+MnO2Cl2↑+Mn2++2H2O;
(2)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3)浓氢氧化钠(浓碱)
(4)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1)×2=0.5mol (提示: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氯气是氧化产物,1mol氯气生成,则有2mol的HCl被氧化)
略
有一种含碘和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可称为碘酸碘,其中该化合物中的碘元素呈现两种不同价态+3价和+5价,根据你的现有化学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请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I4O9
因题设条件碘有+3、+5价,又称为碘酸碘,碘酸根为IO(I为+5价),另+3价应为I3+,所以碘酸碘为I(IO3)3.分子式为:I4O9.
变色眼镜的玻璃镜片内含有少量溴化银和微量氧化铜.当玻璃受到阳光照射时,因为发生_________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而使玻璃由无色变成灰黑色.把玻璃放到暗处,又因为发生_________反应,而使玻璃又变成无色透明,在这个变化过程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AgBr2Ag+Br2 2Ag+Br2="===2AgBr " 催化剂
利用AgBr的光敏性,见光分解:2AgBr2Ag+Br2;暗处在CuO作用下,Ag跟Br2反应生成AgBr,2Ag+Br2====2AgBr.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从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中选择填空)。有人据此认为碘的非金属性比氯强,你认为对吗?(错对与否,都需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错。非金属性指得电子能力,而此反应中I元素是失电子。
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实验后,发现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含锰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锰化合物的还原产物都是MnCl2(如:K2MnO4+8HCl= MnCl2+2Cl2↑+2KCl+4H2O)。他们又进行了以下一些有关定量的实验,按要求填空或计算(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
(1)称取了31.6gKMnO4粉末,放在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 ;另取31.6gKMnO4粉末和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气体体积是 。
(2)将31.6g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收集到1.12L气体后停止加热,冷却后放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又收集到气体体积是 。
(3)将a mol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收集到V1L气体后停止加热,冷却后放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反应充分后,又收集到气体体积V2L。则V2=
(用a、V1表达)。
正确答案
(1)11.2L(2分);5.6L(2分)(2)8.96L(2分)(3)V2=56a —2V1(2分)
(1) 2KMnO4====K2MnO4+MnO2+O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直接代入计算即得,很容易。
(2) 将31.6g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收集到1.12L气体肯定是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放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又收集到气体体积是氯气,如列方程式计算很容易出错,我们可以用得失电子守恒来算:生成1.12L氧气失4×0.05mole,假设生成XmolCl2,则失去2×Xmole,而KMnO4最终生成Mn2+得到5 ×0.2=1mole,0.2+2X=1,X=0.4,即8.96L
(3) 还是用得失电子守恒来算:将a mol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收集到V1L气体肯定是氧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放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反应充分后,又收集到气体体积V2L肯定是氯气。则V1/22.4×4+ V2/22.4×2=5 a, V2=56a —2V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