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为HCl,不能将KI氧化为单质碘,故A错误;
B.碘水的主要成分为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故B正确;
C.KBr不能与KI反应,不能生成单质碘,故C错误;
D.KI不能使淀粉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与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故B正确;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但是HCl是共价化合物、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电解NaCl溶液,阴极上电极反应为:2H++2e-=H2↑,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H2,应该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
(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Ⅱ.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
Ⅲ.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铁钉在该漂白剂(NaClO)溶液中的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未发现有气泡生成,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次氯酸钠溶液显示碱性,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2)在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还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AD;
(3)消毒液失效是因为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故答案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III.(1)在此情况下发生金属铁的吸氧腐蚀,最终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2)在该原电池装置中,金属铁为负极,碳棒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ClO-+2e-+H2O→Cl-+2OH-,故答案为:ClO-+2e-+H2O→Cl-+2OH-.
解析
解:I.(1)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次氯酸钠溶液显示碱性,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2)在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还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AD;
(3)消毒液失效是因为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故答案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III.(1)在此情况下发生金属铁的吸氧腐蚀,最终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2)在该原电池装置中,金属铁为负极,碳棒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ClO-+2e-+H2O→Cl-+2OH-,故答案为:ClO-+2e-+H2O→Cl-+2OH-.
把过量Cl2通入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首先与Cl2反应的是______,后反应的是______;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可知Cl-、Br-、I-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NaI
NaBr
2I-+Cl2=2Cl-+I2
2Br-+Cl2=2Cl-+Br2
I->Br->Cl-
解析
解:根据元素周期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是:F2>Cl2>Br2>I2,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I->Br->Cl-,把过量Cl2通入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首先与Cl2反应的是还原性强的碘化钠,反应为:2I-+Cl2=2Cl-+I2,其次是溴化钠,发生反应:2Br-+Cl2=2Cl-+Br2,
故答案为:NaI;NaBr;2I-+Cl2=2Cl-+I2;2Br-+Cl2=2Cl-+Br2;I->Br->Cl-.
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后充分反应,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现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发生Cl2+2KI═2KCl+I2,加CCl4,生成的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下层,下层为紫红色,
故选D.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下列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相 应酸的酸性越弱,其强碱盐溶液的碱性越强.NaCN溶液的pH比NaClO大,说明HCN比HClO酸性弱,故A错误;
B.酸性HClO>HCN,则等浓度时,HClO溶液的pH较小,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时,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错误;
D.酸性HClO>HCN,则等浓度时,c(CN-)<c(ClO-),故D正确.
故选D.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5价,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该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若生成0.2mol HNO3,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5-3)=0.4mol,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D正确;
故选CD.
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为氯气会和NaBr和NaI反应置换出溴单质和碘单质,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受热后易升华,剩下的NaCl不会升华,所以剩下的物质只有NaCl.
故选:C.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84消毒液”是由氯气和NaOH反应后得到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其中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NaClO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所以有效成分为NaClO,
故选B.
按要求回答:
(1)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A、氯化钠 B、硫酸 C、蔗糖(C12H22O11) D、液氨 E、二氧化硫 F、铜 G、硫酸钡 H、硝酸钠溶液 I、氢氧化铜
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蒸馏
CDE
解析
解:(1)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和CaCO3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离沸点不同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因沸点不同,可利用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3)A、氯化钠的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是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蔗糖(C12H22O11)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液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E、二氧化硫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E正确;
F、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非电解质,故F错误;
G、硫酸钡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G错误;
H、硝酸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是非电解质,故H错误;
I、氢氧化铜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I错误.
故答案为:CDE.
(2013秋•大兴区期末)关于实现下列物品用途的主要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该盐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常用来做漂白剂,故A正确;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以做木材防火材料,故B正确;
C、肥皂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该钠盐水解显示碱性,肥皂能去除油污,故C错误;
D、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C.
A、B、C、D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
①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B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②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写出A、B、C、D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①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写出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氯气
氯化钠
次氯酸钠
KClO3
Cl2+2NaOH=NaCl+NaClO+H2O
2KClO32KCl+3O2↑
解析
解:(1)A、B、C、D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得到B和C,B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B中含有钠元素,则强碱溶液是NaOH溶液,C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C是NaClO,A是Cl2,B为NaCl,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应为KClO3,
故答案为:氯气;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钾;
(2)反应①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②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为水、二氧化氮和氧气,故A错误;
B、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故B错误;
C、乙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乙烷和氯化氢,故C错误;
D、氢气和氧气之间的反应需要点燃,在光照下不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得氧化钙,CaCO3=CaO+CO2↑,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氯气和石灰乳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解析
解: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得氧化钙,CaCO3=CaO+CO2↑,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氯气和石灰乳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KCl、NaBr、K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NaBr,不含KI,再加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丙中含有KCl,则乙中含有KI,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