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下列物质,能因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干燥的C12 ②Na2O2 ③NaClO ④活性炭 ⑤HClO ⑥SO2.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干燥的C12遇到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故正确;
②过氧化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故正确;
③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故正确;
④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错误;
⑤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故正确;
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褪色,属于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故选C.
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米汤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因碘酒中含有碘单质,遇信纸上的淀粉变蓝色,淀粉与A、B、D中物质不反应,
故选C.
(2015秋•合肥校级期末)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中的一种)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发生Cl2+2Br-=Br2+2Cl-,则甲中含有溴离子;
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因氯气能氧化碘离子,则丙中不含碘离子,即丙中含氯离子,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离子,则乙中含碘离子,
所以甲、乙、丙依次含有Br-、I-、Cl-,
故选B.
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O见光分解为HCl与氧气,故A不选;
B.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见光不分解,故B选;
C.硝酸见光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与水,故C不选;
D.硝酸银见光分解Ag、二氧化氮、氧气,故D不选;
故选B.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混有少量NaCl),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来解释下列事实.
(1)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向FeSO4溶液中滴入少量该溶液,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该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否则会产生中毒危险.每产生1mol Cl2(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个数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为Cl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NaOH═NaCl+NaClO+H2O;
(2)NaClO水解显碱性,pH=12,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H2O HClO+OH-,故答案为:ClO-+H2O
HClO+OH-;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故答案为:2Fe2++ClO-+2H+═Cl-+2Fe3++H2O;
(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发生NaClO+2HCl=NaCl+Cl2↑+H2O,由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氯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个数为6.02×1023或NA,
故答案为:6.02×1023或NA.
解析
解:(1)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为Cl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NaOH═NaCl+NaClO+H2O;
(2)NaClO水解显碱性,pH=12,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H2O HClO+OH-,故答案为:ClO-+H2O
HClO+OH-;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故答案为:2Fe2++ClO-+2H+═Cl-+2Fe3++H2O;
(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浓盐酸)混用,发生NaClO+2HCl=NaCl+Cl2↑+H2O,由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氯气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个数为6.02×1023或NA,
故答案为:6.02×1023或NA.
2012年起,中国江汉盐化工总厂漂粉精年产能跃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漂粉精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有毒,气体不方便运输、销售,制成漂粉精是一种较稳定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故A正确;
B.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溶质少,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故B错误;
C.次氯酸是弱酸,具有漂白性和氧化性,漂粉精使用时将其处于酸性环境中,产生具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故C正确;
D.漂粉精漂白的原理: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消毒,所以漂粉精有消毒杀菌效果的是次氯酸,故D正确;
故选B.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写出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用氧化铝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制取金属锰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一步是将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其中一步是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
2Al2O32Al+3O2↑
4Al+3MnO23Mn+2Al2O3
Mg(OH)2+2H+=Mg2++2H2O
CO2+2H2O+AlO2-=Al(OH)3↓+HCO3-
解析
解:(1)漂白粉置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发生漂白粉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及次氯酸分解反应,反应分别为①Ca(ClO)2+CO2+H2O=CaCO3↓+2HClO、②2HClO2HCl+O2↑,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2)高温下电解氧化铝的熔融物可以得到金属铝2Al2O32Al+3O2↑,利用铝热反应:金属铝和二氧化锰之间的反应来冶炼金属锰,即4Al+3MnO2
3Mn+2Al2O3,故答案为:2Al2O3
2Al+3O2↑;4Al+3MnO2
3Mn+2Al2O3;
(3)氢氧化镁可以和盐酸之间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实质是:Mg(OH)2+2H+=Mg2++2H2O,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产物是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实质是:CO2+2H2O+AlO2-=Al(OH)3↓+HCO3-,故答案为:Mg(OH)2+2H+=Mg2++2H2O;CO2+2H2O+AlO2-=Al(OH)3↓+HCO3-.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故选A.
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直接完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Cl2可由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故A不选;
B、SO2→H2SO3可由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制得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B不选;
C、可由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盐,然后硅酸盐与强酸作用制得,所以分两步完成,故选C;
D、钠在氧气中点燃可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D不选;
故选D.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A正确;
B.氯水中含HClO,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次氯酸钠溶液可以和空气成分反应生成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生成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漂白而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A.
关于漂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粉精,故A错误;
B、次氯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故B错误;
C、漂粉精具有氧化性、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酸碱性,故C错误;
D、漂粉精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不稳定,易分解而变质,分解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 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故A正确;
B.S2Cl2分子中S-S为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S2Cl2是展开书页型结构,Cl-S位于两个书页面内,该物质结构不对称,应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
C.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则熔沸点:S2Br2>S2Cl2,故C正确;
D.由结构可知,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S2Cl2的电子式为 ,每个原子周围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D.
取碘水四份分别置于编号为Ⅰ、Ⅱ、Ⅲ、Ⅳ的试管中,再分别加入HCl溶液、酒精、汽油、CCl4,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Ⅰ试管,根据萃取的概念,将碘水与HCl溶液混合,不符合萃取的概念,Ⅰ中不分层,因此A是错误的,故A错误;
B.Ⅱ试管,将碘水与酒精混合,尽管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但酒精和水是互溶的,因此混合后Ⅱ中不分层,故B错误;
C.Ⅲ试管将碘水与汽油混合,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汽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且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故混合后Ⅲ中溶液分层,上层是碘的汽油溶液,下层是水因此上层为紫红色,故C正确;
D.Ⅳ试管,将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混合后Ⅳ中溶液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此下层为紫红色,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D中物质具有强氧化性,D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则A、B、D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而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故选C.
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则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盐酸为混合物,而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故B错误;
C.盐酸为溶液,则属于分散系,故C正确;
D.盐酸中HCl完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只能利用体积浓度计算离子的数目,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