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普通圆底烧瓶将某卤化钠和浓硫酸加热至500℃制备纯净HX气体,则该卤化钠是(  )

ANaF

BNaCl

CNaBr

DNaI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普通圆底烧瓶制取氟化氢,故A不选;

B.利用高沸点的酸制取挥发性酸原理,盐酸是挥发性酸,浓硫酸是高沸点酸,且氯化氢和玻璃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氯化氢,故B选;

C.溴化氢能被浓硫酸氧化而得不到溴化氢,故C不选;

D.碘化氢易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碘单质而得不到碘化氢,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

A液氯

B新制氯水

CCaCl2溶液

D次氯酸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液氯为单质,只含有氯分子,故A不选;

B.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氯气的溶解度不大,则含氯气、氯离子,故B选;

C.CaCl2溶液只含氯离子,不会氯分子,故C不选;

D.次氯酸为纯净物,不含氯分子和氯离子,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冶炼铝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C玛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DpH小于7的雨水属于酸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的氯化铝中不含有铝离子,故A错误;

B.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具有漂白性,则有效成分为Ca(ClO)2,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B正确;

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故C错误;

D.正常雨水因溶解了二氧化碳而使其pH为5.6,如果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使雨水变成亚硫酸或硝酸溶液,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导致雨水的pH减小,小于5.6为酸雨,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均正确的选项是(  )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②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③Fe2O3俗称铁红,用做油漆或涂料     ④食盐、醋酸和蔗糖都是电解质

⑤石油的裂解、煤的气化、橡胶的老化、海水制镁的过程都包含化学变化

⑥用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防止金属被腐蚀.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以上三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4以下的烷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②错误;

③Fe2O3为红色固体常用来做红色油漆或涂料,故③正确;

④蔗糖是非电解质,食盐、醋酸是电解质,故④错误;

⑤石油裂解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煤的气化是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橡胶的老化是生胶或橡胶制品在加工、贮存或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热、氧、光等一干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海水制镁通过沉淀提取,蒸发结晶,电解得到镁,过程中都包含有化学反应,故⑤正确;

⑥运用原电池原理是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即原电池的负极溶解,正极被保护,防止金属被腐蚀,运用电解池原理是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故⑥错误;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NF3+3NH4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F3中N呈+3价

BNF3和NH4F都是还原产物

C反应中NH3被F2氧化

DNH4F的电子式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化合价规则,F只有-1价,所以NF3中N呈+3价,故A正确;

B.由4NH3+3F2=NF3+3NH4F,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F3和NH4F都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NF3中F2是氧化剂,NH3被F2氧化,故C正确;

D.氟化氨是离子化合物,根据铵根离子和氟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知道,NH4F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溶液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它们均含有(  )

ACl2

BHClO

CCLO2

DH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氯气、盐酸均不具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溶液及漂白粉的水溶液中均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

A氯化氢

B氯酸钾

C盐酸

D氯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氯离子,故A错误;

B、氯酸钾能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不存在氯离子,故B错误.

C、盐酸能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是由离子构成的,含有氯离子,故C正确;

D、氯气由氯分子构成,不含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

A碘水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振荡

B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稀溶液中

D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碘水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会发生萃取现象,下层是溶有碘单质的四氯化碳,呈现紫色,上层是水,无色,能观察到颜色变化,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能观察到颜色变化,故B错误;

C、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稀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或是碳酸氢钠,但是前后的溶液都是无色的,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故C正确;

D、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由于氯水具有漂白性,所以品红褪色,能观察到颜色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多卤化物,这类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s显+3价,I、Cl均显-1价

BCs显+1价,Cl显+1价,I显-1价

C在CsICl2溶液中通入Cl2,有单质碘生成

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硫酸生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Cs在化合物中为+1价,I为+1价,Cl为-1价,故A错误;

B.Cl的非金属性比I的强,则Cl为-1价,I为+1价,故B错误;

C.在CsICl2溶液中通入Cl2,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会有单质碘生成,故C错误;

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硫酸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几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现有200mL混合溶液中含FeI2、FeBr2各0.10mol,向其中逐滴滴入氯水(假定Cl2分子只与溶质离子反应,不考虑其他反应)

(1)若氯水中有0.15mol Cl2被还原,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若原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若最终所得溶液为400mL,溶液中主要阳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试判断Cl2、I2、Fe3+、Br2四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4)上述反应若原溶液中溶质离子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入足量氯水,则I2全部被Cl2氧化成HIO3(强酸),试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上述所有反应共消耗Cl2______mol.

正确答案

解: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则逐滴滴入氯水,则先后发生:Cl2+2I-=2Cl-+I2、Cl2+2Fe2+=2Fe3++2Cl-、Cl2+2Br-=2Cl-+Br2

(1)n(I-)=0.2mol,n(Fe2+)=0.2mol,若氯水中有0.15mol Cl2被还原,则主要发生Cl2+2I-=2Cl-+I2,Cl2+2Fe2+=2Fe3++2Cl-,由离子方程式可知I-全部被氧化,有0.1molFe2+被氧化,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Br-、C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答案为:Br-、Cl-;0.1mol;

(2)若原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则

Cl2+2I-=2Cl-+I2

0.1 0.2

Cl2+2Fe2+=2Fe3++2Cl-

0.1  0.2

Cl2+2Br-=2Cl-+Br2

0.05 0.1

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1|+0.1+0.05)mol=0.25mol,

溶液中主要阳离子为Fe3+,物质的量为0.2mol,浓度为c(Fe3+)==0.5mol/L,

故答案为:0.25mol;0.5mol/L;

(3)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的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强弱应为Cl2>Br2>Fe3+>I2,故答案为:Cl2>Br2>Fe3+>I2

(4)混合溶液中含FeI2、FeBr2各0.10mol,逐滴滴入氯水,

则先后发生:Cl2+2I-=2Cl-+I2

           0.1  0.2     0.1

Cl2+2Fe2+=2Fe3++2Cl-

0.1  0.2

Cl2+2Br-=2Cl-+Br2

0.1  0.2

5Cl2+I2+6H2O=2 IO3-+12H++10Cl-

0.5   0.1

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共需要氯气(0.1+0.1+0.1+0.5)mol=0.8mol,

故答案为:5Cl2+I2+6H2O=2 IO3-+12H++10Cl-;0.8.

解析

解: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则逐滴滴入氯水,则先后发生:Cl2+2I-=2Cl-+I2、Cl2+2Fe2+=2Fe3++2Cl-、Cl2+2Br-=2Cl-+Br2

(1)n(I-)=0.2mol,n(Fe2+)=0.2mol,若氯水中有0.15mol Cl2被还原,则主要发生Cl2+2I-=2Cl-+I2,Cl2+2Fe2+=2Fe3++2Cl-,由离子方程式可知I-全部被氧化,有0.1molFe2+被氧化,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Br-、C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答案为:Br-、Cl-;0.1mol;

(2)若原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则

Cl2+2I-=2Cl-+I2

0.1 0.2

Cl2+2Fe2+=2Fe3++2Cl-

0.1  0.2

Cl2+2Br-=2Cl-+Br2

0.05 0.1

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1|+0.1+0.05)mol=0.25mol,

溶液中主要阳离子为Fe3+,物质的量为0.2mol,浓度为c(Fe3+)==0.5mol/L,

故答案为:0.25mol;0.5mol/L;

(3)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的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强弱应为Cl2>Br2>Fe3+>I2,故答案为:Cl2>Br2>Fe3+>I2

(4)混合溶液中含FeI2、FeBr2各0.10mol,逐滴滴入氯水,

则先后发生:Cl2+2I-=2Cl-+I2

           0.1  0.2     0.1

Cl2+2Fe2+=2Fe3++2Cl-

0.1  0.2

Cl2+2Br-=2Cl-+Br2

0.1  0.2

5Cl2+I2+6H2O=2 IO3-+12H++10Cl-

0.5   0.1

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共需要氯气(0.1+0.1+0.1+0.5)mol=0.8mol,

故答案为:5Cl2+I2+6H2O=2 IO3-+12H++10Cl-;0.8.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Ca(ClO)2

BCaCl2

CNaOH

DNaClO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解释下列事实:

(1)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须经日光曝晒或放置过夜后方能使用,其原因是______

(2)常温下可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其原因是______

(3)氨水呈弱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氯气具有氧化性,因此自来水公司可以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反生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金鱼的存活率降低,同时次氯酸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光照时或受热会加速它的分解,因此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须经日光曝晒或放置过夜后方能使用,使自来水中的HClO分解掉,以提高金鱼的存活率,故答案为:使自来水中的HClO分解掉;

(2)浓硫酸、浓硝酸是氧化性酸,常温下,会使铁、铝发生钝化,即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了酸与金属的接触,而使反应终止,因此可以在常温下用铁制容器、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

故答案为:Fe、Al表面被氧化主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钝化现象);

(3)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氨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发生电离,产生氢氧离子而使溶液而使溶液显碱性.反应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3•H2O⇌NH4++OH-,故答案为:NH3+H2O⇌NH3•H2O⇌NH4++OH-或NH3•H2O⇌NH4++OH-

解析

解:(1)氯气具有氧化性,因此自来水公司可以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反生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金鱼的存活率降低,同时次氯酸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光照时或受热会加速它的分解,因此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须经日光曝晒或放置过夜后方能使用,使自来水中的HClO分解掉,以提高金鱼的存活率,故答案为:使自来水中的HClO分解掉;

(2)浓硫酸、浓硝酸是氧化性酸,常温下,会使铁、铝发生钝化,即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了酸与金属的接触,而使反应终止,因此可以在常温下用铁制容器、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

故答案为:Fe、Al表面被氧化主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钝化现象);

(3)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氨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发生电离,产生氢氧离子而使溶液而使溶液显碱性.反应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3•H2O⇌NH4++OH-,故答案为:NH3+H2O⇌NH3•H2O⇌NH4++OH-或NH3•H2O⇌NH4++O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5:15:4

B5:12:4

C15:30: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还原性:I->Br-,加入氯气5.6L时溶液中I-为xmol,则说明通入5.6L Cl2只发生:Cl2+2I-═I2+2Cl-,由表中数据可知原溶液中溴离子为3mol,

通入11.2L氯气,其物质的量为=0.5mol,I-为0mol,碘离子完全反应,同时氧化0.2mol溴离子,发生反应:Cl2 +2Br-═Br2+2Cl-,Cl2+2I-═I2+2Cl-,氯气反应生成的氯离子为0.5mol×2=1mol,故原溶液中氯离子为2mol-1mol=1mol,

由方程式可知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含氢氧根离子),故原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8mol-1mol-3mol=0.8mol,

故原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3mol:0.8mol=5:15:4,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泰国洪水过后,为预防细菌滋生,居民多用“84”消毒液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O溶液的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B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

CNaClO溶液的漂白原理与Na2O2、SO2相同

D“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盐酸)共同使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aClO溶液的消毒原理是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并能和空气中的成分结合成为具有杀菌、消毒次氯酸,这些氧化性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

B、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次氯酸钠转移1mol电子,故B正确;

C、NaClO溶液的漂白原理与Na2O2相同,但是和SO2的不相同,故C错误;

D、次氯酸钠和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盐酸)共同使用,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A石蕊

B硝酸银

C氢氧化钠

D氯化铝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自来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物质,可氧化石蕊而导致石蕊变质,并且H+也可是石蕊变质,故A错误;

B.自来水中含有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Cl沉淀而导致硝酸银变质,故B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Cl2、HClO、H+等物质,均可与NaOH反应而导致溶液变质,故C错误;

D.氯化铝与自来水中的Cl2、Cl-、HClO、ClO-、H+等粒子不反应,不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