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2013秋•临海市校级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可以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变质,漂白粉要密闭保存,故A正确;
B、由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故B正确;
C、常温下铁和浓硫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钝化现象,故C正确;
D、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铝,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即Ca(ClO)2,故A错误;
B.明矾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不具有强氧化性,只能用于除去水的悬浮物,而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故B错误;
C.漂白粉中含有Ca(ClO)2,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最好在弱酸性环境下使用,故C正确;
D.漂白粉因易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而变质,需密封保存,不是因易在空气中氧化而密封保存,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水中含有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品红褪色,故A不选;
B.次氯酸钠溶液可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品红褪色,故B不选;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C不选;
D.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性,也不与品红反应,不能使品红褪色,故D选.
故选D.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前后总的物质的量不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NH3=NH4Cl,氯化铵是固体,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故A错误;
B、2H2+O22H2O,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故B错误;
C、H2+F2=2HF,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C正确;
D、2NO+O2=2NO2,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制取漂白粉的氯气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
正确答案
解:(1)氯气在碱性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HClO 虽是强氧化性的酸,但它是比碳酸还弱的酸,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和 HClO;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3)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①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故选:C.
解析
解:(1)氯气在碱性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HClO 虽是强氧化性的酸,但它是比碳酸还弱的酸,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和 HClO;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3)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在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①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故选:C.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下:
(1)反应①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因在温度较高时KOH 与Cl2 反应生成的是KClO3.写出在温度较高时KOH 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
(2)在溶液I中加入K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填编号).
A.与溶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B.K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为下一步反应提供碱性的环境
D.使KClO3转化为 KClO
(3)从溶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还会有副产品KNO3、KCl,则反应③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如何判断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______.
(5)高铁酸钾(K2FeO4)作为水处理剂的一个优点是能与水反应生成胶体吸附杂质,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42-+H2O=Fe(OH)3(胶体)+O2↑+OH-.
正确答案
解:(1)据题目信息、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产物有:KClO3、KCl、H2O,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6KOH+3Cl2KClO3+5KCl+3H2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化合价升高,得到 KClO3,KClO3是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6KOH+3Cl2KClO3+5KCl+3H2O; KClO3
(2)A、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第①步氯气过量,加入KOH固体后会继续反应生成KClO,故A正确;
B、因温度较高时KOH 与Cl2 反应生成的是KClO3,而不是KClO,故B错误;
C、第③步需要碱性条件,所以碱要过量,故C正确;
D、KClO3转化为 KClO,化合价只降不升,故D错误;
故选:A、C.
(3)据题目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找出反应物:Fe3+、ClO-,生成物:FeO42-、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故答案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4)因只要检验最后一次的洗涤中无Cl-,即可证明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则已被洗净.
(5)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故答案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解析
解:(1)据题目信息、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产物有:KClO3、KCl、H2O,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6KOH+3Cl2KClO3+5KCl+3H2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化合价升高,得到 KClO3,KClO3是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6KOH+3Cl2KClO3+5KCl+3H2O; KClO3
(2)A、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第①步氯气过量,加入KOH固体后会继续反应生成KClO,故A正确;
B、因温度较高时KOH 与Cl2 反应生成的是KClO3,而不是KClO,故B错误;
C、第③步需要碱性条件,所以碱要过量,故C正确;
D、KClO3转化为 KClO,化合价只降不升,故D错误;
故选:A、C.
(3)据题目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找出反应物:Fe3+、ClO-,生成物:FeO42-、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故答案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4)因只要检验最后一次的洗涤中无Cl-,即可证明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则已被洗净.
(5)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故答案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NaHSO3做还原剂,被氧化为Na2SO4),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中转化关系知Cl2可以把I-氧化成IO3-,将I-氧化成I2,通入的Cl2不宜过量,故A正确;
B.根据图示转化Ⅲ可知Cl2>NaIO3,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气将碘氧化为HIO3,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03+10HCl,故B正确;
C.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3,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Na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C错误;
D.根据转化关系2IO3-~I2~10e-可知,生成1 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故D正确;
故选C.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颜色会逐渐变浅直至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氯水与KI反应生成碘,CCl4层萃取碘单质变成紫色,继续滴加氯水,氯气将碘单质氧化为碘酸根离子,
A.CCl4层显紫色是因为有I2生成,故A正确;
B.氯气将碘单质氧化为碘酸根离子,所以颜色变浅,故B错误;
C.CCl4层显紫色是因为有I2生成,故C错误;
D.氯气将碘单质氧化为碘酸根离子,随反应的进行,所以颜色变浅直到无色,故D错误;
故选A.
关于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其中的氯气和次氯酸都有氧化性,久置氯水实际上就是盐酸溶液,故新制氯水的氧化性比久置氯水强,故A正确;
B、久置氯水实际上就是盐酸溶液,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久置氯水中都含有Cl-,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久置氯水实际上就是盐酸溶液,故新制氯水的酸性比久置氯水弱,故D正确.
故选C.
在含有NaBr、KI的混合溶液里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然后灼烧残余固体,最后剩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Cl2的氧化性大于Br2、I2,所以Cl2会把KI、NaBr中的I-,Br-置换出来,由于2KI+Cl2=2KCl+I2,2NaBr+Cl2=2NaCl+Br2,所以,通完足量的Cl2,溶液中会存在KCl、NaCl、Br2、I2,而Br2挥发性很强,I2易升华,在加热灼烧后会变成气体,
则灼烧残余固体,最后剩下的是KCl、NaCl固体.故选: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剧烈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会导致胃穿孔,故B错误;
C、向纯水中加入盐酸会抑制水的电离,但是离子积不变,降温都能使水的离子积减小,故C错误;
D、锅炉中沉积的CaSO4用Na2CO3溶液浸泡后,会生成碳酸钙和硫酸钠,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溶解去除,故D正确.
故选D.
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溶于水后在空气中产生漂白性物质的反应______.
(2)燃煤锅炉将排放大量SO2,污染大气造成公害,常采用两种方法消除燃煤SO2的污染.
使排放的烟气通过氨水洗涤,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Ca(ClO)2+H2O+CO2═CaCO3↓+2HClO
SO2(少量)+H2O+2NH3═(NH4)2SO3 或SO2(过量)+H2O+NH3═NH4HSO3
解析
解:(1)工业制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即可得到漂白粉(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个Cl2一个是氧化剂另一个是还原剂,所以转移电子数是2;漂白粉能与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消毒作用的次氯酸:Ca(ClO)2+H2O+CO2═CaCO3↓+2HClO,
故答案为:; Ca(ClO)2+H2O+CO2═CaCO3↓+2HClO;
(2)SO2是酸性气体,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气体通过碱液吸收后再排到大气中,消除对大气的污染:SO2(少量)+H2O+2NH3═(NH4)2SO3 或SO2(过量)+H2O+NH3═NH4HSO3故答案为:SO2(少量)+H2O+2NH3═(NH4)2SO3 或SO2(过量)+H2O+NH3═NH4HSO3.
为预防“H7N9”甲型流感,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NaClO具有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
B、Cl2+2NaOH=NaCl+NaClO+H2O,Cl2从0价变为+1或者-1价,所以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只转移了1mol电子,故B错误;
C、因NaClO、Na2O2的漂白原理为氧化漂白,SO2的漂白原理为化合漂白,故C错误;
D、因“84”消毒液中含有NaClO,洁厕灵中含有盐酸,两者相遇发生反应:ClO-+Cl-+2H+=Cl2↑+H2O,产生有毒的氯气,二者不能共同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mol O3转化为1mol O2和1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A.Cl2 B.H2O2 C.ClO2 D.O3
(2)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H2O2═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在该反应中,当有1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约为______.
(4)“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氯碱工业的产物可以生产“84”消毒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1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mol、1mol、5mol、2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
故答案为:C;
(2)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可知反应KCN+H2O2+H2O═A+NH3↑中的A为KHCO3.在反应中,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H2O没有污染性,
故答案为:KHCO3;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没有污染;
(3)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中+3价的氯元素一部分升高到ClO2中的+4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当有1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故答案为:6.02×1023;
(4)ClO-与浓盐酸中的Cl-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H2和Cl2,NaOH溶液和Cl2反应可以得到含有NaClO的溶液,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故答案为:ClO-+Cl-+2H+═Cl2↑+H2O;Cl2+2NaOH═NaClO+NaCl+H2O.
解析
解:(1)1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mol、1mol、5mol、2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
故答案为:C;
(2)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可知反应KCN+H2O2+H2O═A+NH3↑中的A为KHCO3.在反应中,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H2O没有污染性,
故答案为:KHCO3;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没有污染;
(3)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中+3价的氯元素一部分升高到ClO2中的+4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当有1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故答案为:6.02×1023;
(4)ClO-与浓盐酸中的Cl-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H2和Cl2,NaOH溶液和Cl2反应可以得到含有NaClO的溶液,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故答案为:ClO-+Cl-+2H+═Cl2↑+H2O;Cl2+2NaOH═NaClO+NaCl+H2O.
在下列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盐溶解使食物和食物所处环境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升高,从而使食物不易变质,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是利用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漂白粉易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可用于杀菌消毒,所以用漂白粉消毒游泳池利用了物质的氧化性,故C正确;
D.用汽油擦洗衣料上的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