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7分)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不与Cu反应,若在稀盐酸中加入H2O2(常见氧化剂,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水)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图操作及现象推断酸X为_______(填序号)。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硝酸
正确答案
(7分)(1) Cu+H2O2+2HCl ="=" CuCl2+2H2O(2分)
(2)大于(1分);3Cu+8H++2NO3— ="=" 3Cu2++2NO↑+4H2O(2分)
(3)b(2分)
试题分析:(1)在氧化剂过氧化氢的作用下把铜氧化成了铜离子,过氧化氢被还原为水,故方程式为: Cu+H2O2+2HCl ="=" CuCl2+2H2O;(2)铜只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故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反应掉的硫酸为1.8mol,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存在硫酸,故反应前硫酸的物质的量大于1.8mol,溶液的体积大于100ml;溶液中有氢离子,加入硝酸盐提供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把铜氧化,故方程式为:3Cu+8H++2NO3— ="=" 3Cu2++2NO↑+4H2O(2分);(3)铁和浓盐酸反应,排除a;铁放入浓硫酸、浓硝酸中,常温下钝化,把试管中的物质转移到水中,把浓硫酸稀释,铁粉和稀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而铁和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加氯化钡不反应;故选B。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硫酸是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在化学工业的很多领域都要用到硫酸,如橡胶的硫化、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硫酸钠”的合成,铅蓄电池的生产等。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SO2,已知1g完全燃烧放出7.2kJ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
(2)为了有利于SO2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在具有多层催化剂且又热交换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反应。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中, A处气体进入装置前需净化的原因是 。
(3)精制炉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O2为11%、N2为82%)中
平衡 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关系如图2所示、在实际生产中,
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
左右(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
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 、 。
(4)已知: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焙烧711t明矾(M=474g/mol),若 的利用率为95%,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t。(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除硫酸工业外,还有许多工业生产。下列相关的工业生产流程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第四空3分,其余2分)
(1)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56kJ/mol
(2)接触室 防止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设备和生产有不良影响
(3)不选B点,因为压强越大对设备的投资越大,消耗的动能大,二氧化硫原料的转化率在1个大气压时已达97%左右,再提高压强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提高余地很小,所以采用1个大气压;
不选C点,因为温度越低,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虽然更高,但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到影响,450°C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选择A点,不选C点。
(4)320.6
(5)B
试题分析:(1)FeS2的摩尔质量是120g/mol,则4mol的FeS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2kJ×120×4=3456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56kJ/mol
(2)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在接触室中进行;A处气体中含有杂质易使催化剂中毒,且水蒸气对设备和生产有不良影响,所以在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
(3)在反应2SO2+O2⇌2SO3中,SO2转化率较高,工业上一般不采用更高的压强,因为压强越大对设备的投资越大,消耗的动能越大.SO2的转化率在1个大气压下的转化率已达到97%左右,在提高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的余地很小;本反应为放热反应,工业生产中不采取较低的温度,因为温度越低,SO2的转化率虽然更高,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会受影响,4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选择A点。
(4)根据明矾焙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元素守恒规律得:4KAl(SO4)2•12H2O~9SO2~9H2SO4,二氧化硫的利用率为95%,设焙烧711t明矾可生成98%的硫酸质量为x:4KAl(SO4)2•12H2O~9H2SO4,
4×474 9×98
711t×95% x×98%
解得x=320.6t
(5)A、通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增大,对平衡无影响,且对反应装置无利,错误;B、向装置中通入氧气且保持体积不变,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提高,对生产有利,正确;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错误;D、转移SO3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提高,但温度降低会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对生产不利,错误,答案选B。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说明SO2具有 性。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事实判断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BaSO3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BaCl2溶液中可能溶解有氧气
c.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NaOH
d.由A制得的SO2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
(4)如果将装置A中的浓H2SO4换作浓HNO3,对此实验是否有影响并明理由 。
正确答案
(1)分液漏斗 (2)KMnO4溶液退色 还原
(3)BaSO4 bd(选对一个给1分,错选不给分)
(4)有影响,浓HNO3可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而得不到SO2气体(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试题分析:(2)酸性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其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3)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确定该沉淀为BaSO4,根据题意分析产物只能是SO2的氧化产物,氧化剂只能是空气中的氧气;(4)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而得不到SO2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和 ;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正确答案
(共10分)(1)分液漏斗(1分)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分)
(2)溶液 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和氧化性(每空1分,共4分)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2分)
(4)NaOH (1分)
试题分析:(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故答案为: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3)二氧化硫进入硫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2S2-+SO2+2H2O=3S↓+4OH-,则观察到出现黄色浑浊,B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中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
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故答案为:2S2-+SO2+2H2O=3S↓+4OH-;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
(4)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可恢复红色,则操作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故答案为:操作: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现象: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5)因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硫反应,则不能处理尾气,abd都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但d碱性太弱,吸收效果不好,则利用ab的溶液来吸收尾气,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2+2OH-=SO32-+H2O,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尾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故答案为:ab;SO2+2OH-=SO32-+H2O或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点评:本题为实验习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制取及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明确反应原理、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0分)现有ag铁碳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夹持仪器已省略),请回答相应问题。
(1)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 _。
(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写出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能用该方法测定的前提现象是 。
(4)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法较复杂,使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和其它常用实验仪器测定某些数据即可。为了快速和准确的计算出铁的质量分数,最简便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填写代号)。
A.用排水法测定H2的体积
B.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残渣的质量
C.测定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
正确答案
(10分)(1)常温下,碳和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2)C+2H2SO4(浓)CO2↑+SO2↑+2H2O
(3)(11a-3b)/11a C中紫色未褪尽
(4)C (每空2分)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在常温下,碳和铁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A、B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2)在加热的条件下,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O2,同时浓硫酸被还原生成SO2,反应的方程式是C+2H2SO4(浓)CO2↑+SO2↑+2H2O。
(3)由于反应中生成的SO2被B、C吸收,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所以E中吸收的是CO2,即CO2的物质的量是b/44mol,因此原合金中碳的质量是12b/44g。所以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1a-3b)/11a。能用该方法测定的前提是SO2完全被B、C吸收,所以实验现象是C中紫色未褪尽,即说明SO2已经完全被吸收。
(4)由于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不易操作,且误差较大,选项A不正确;B中操作太繁琐,不正确;由于碳和稀硫酸不反应,而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即可以得出氢气的质量,进而得出铁的质量,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查阅资料: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3)在(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为___________。检验该阴离子(X),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以下是检验阴离子(X)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
方案甲: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Cl,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4)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2分)
(2)2S2-+SO32-+6H+=3S↓+3H2O(2分);
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1分);B中无明显变化,C中产生黑色沉淀 (1分)
(说明:在同一空格中答“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产生黑色沉淀”不得分)
(3)SO42-(2分)搅拌(或加热)(2分);乙(2分);
(4)4Na2SO3Na2S+3Na2SO4(2分)
试题分析:(1)温度低于600℃,Na2SO3不分解,先反应生成NaHSO3,全部转化为NaHSO3后,再继续反应生成SO2和H2O,所以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Na2SO3分解,得到Na2S和Na2SO4,加盐酸反应2S2-+SO32-+6H+=3S↓+3H2O,还有大量气泡可能是H2S或SO2,所以现象为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或者B中无明显变化,C中产生黑色沉淀。(3)分解产物中有Na2SO4,SO42-的鉴定甲方案加硝酸,把SO32-氧化为SO42-,不能证明它的存在,甲错误,乙正确。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研究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的有关问题:
(1)锌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2)这样制取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整套实验装置以验证(2)的判断是否正确,若按气体从左到右流向时,气体流经的各装置导管的编号依次是 (用a、b……填写)。
(4)根据(3)确定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时有关装置中所盛药品、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填入下表:
正确答案
(共11分)(1)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 2分)
(2)氢气和水蒸气( 1分)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被消耗会变成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时会有少量水蒸气 ( 2分)
(3)c d (或d c) a b (或b a) e ( 1分)
(4) (各1分,共5分)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锌反应的方程式是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2)生成的SO2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又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浓硫酸的浓度会逐渐变稀,所以还会生成氢气,即SO2中含有的杂质是氢气和水蒸气。
(3)水蒸气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氢气的检验用加热的氧化铜,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所以在和氧化铜反应之前,需要首先检验水蒸气,且还需要除去水蒸气,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 d (或d c) a b (或b a) e。
(4)根据(3)中的分析可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研究性学习小组用Na2SO3与硫酸溶液(硫酸与水体积比1∶1)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1)D中的实验现象是 ,C、E中溶液都褪色,分别体现SO2 、 性质。
(2)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SO2以及尾气处理装置(标相关试剂)。
(3)研究小组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为了清楚沉淀的物质,研究小组往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你认为留下的沉淀物是 ,形成该沉淀的反应方程式有: 。
为了进一步验证沉淀原因,研究小组另取BaC12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及时加入少量苯液封,然后再通SO2,结果发现沉淀量减少,但仍有轻微浑浊。研究小组改进A装置(如右图),再进行实验,B中没有出现浑浊。下列气体可作为X气体的是 (填序号,不定项选择)
A.CO2 B.NH3 C.O3 D.N2 E.NO2
(4)SO2为空气污染物,研究小组为测定某工厂区空气中SO2的含量,取10m3(标准状况)的空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将产生的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用电子称称其质量为0.233g,则:
①沉淀洗涤要干净,检验洗涤已经干净的实验操作是 。
②试计算此空气中SO2的浓度(列出计算表达式并计算结果,结果单位用mg/m3表示)。
正确答案
(1)出现淡黄色浑浊(或淡黄色沉淀或有淡黄色固体产生)(每空2分) 漂白性、还原性(各1分,共2分)
(2) (2分,只画收集装置0分,没标注或标澄清石灰水扣1分)
(3)BaSO4(2分)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H2SO4+BaCl2=BaSO4↓+2HCl(每个1分,共3分) AD(2分)
(4)①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证明洗涤干净(2分)
②(2分,列式1分,结果1分)
试题分析:(1)SO2+2H2S==3S↓+2H2O,则D中出现淡黄色浑浊(或淡黄色沉淀或有淡黄色固体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2)SO2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有毒,因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或长进短出法收集,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3)BaSO3、BaSO4均为难溶物,前者能溶于盐酸,后者难溶于盐酸;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H2SO4+BaCl2=BaSO4↓+2HCl;改进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SO2、H2SO3,因此常通入CO2、N2驱赶装置中的氧气;(4)沉淀具有吸附性,BaSO4沉淀吸附了BaCl2,因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证明洗涤干净;由m/M可知,n(BaSO4)=
;由硫元素守恒可知,n(SO2)=n(BaSO4)=
;由n•M可知,m(SO2)=
×64gmol—1=
×64gmol—1×1000mg/g;则题给空气中SO2的浓度为
=6.4mg•m—3。
(15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正确答案
⑴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⑵过滤 ⑶d ⑷a、e
⑸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⑹①0.16 ②偏低
试题分析:⑴装置I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观察法将其配平。
⑵装置Ⅱ中析出Na2S2O5晶体,通过过滤操作得到该晶体。
⑶处理过量的SO2尾气,A项装置瓶口封闭,错误;B项食盐水不能将大量的SO2尾气吸收,错误;C项漏斗口没入了液体中,错误,D项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SO2尾气,同时能防倒吸,正确。
⑷若NaHSO3溶液中HSO3-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所得溶液显弱酸性,可通过测定溶液的pH(pH<7),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显红色)等途径来证明。
⑸若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则应该生成Na2SO4,通过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SO42-即可。
⑹①根据反应“SO2+I2+2H2O=H2SO4+2HI”,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0.16 g/L。
②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又生成I2,导致消耗标准I2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结果偏低。
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研究对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某化学实验爱好小组欲探究SO2的性质,设计如下方案: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其中B、C分别为碘水和硫化氢的水溶液,则D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实现绿色实验的目标,某同学重新设计了如上右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3)E中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32-、SO42-、HSO3-等阴离子。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mol/L盐酸、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32-和HSO3-,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1)品红溶液 (1分)
SO2 + I2 + 2H2O = SO42- +2I- + 4H+(2分,电荷不守恒0分;化学式任错一个0分)
(2)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
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任写一个,合理答案均给1分)
(3)
试题分析:(1)可以使用品红溶液来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碘单质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成正六价的硫而本身被还原成负一价的碘。除了氟之外所有的卤素单质都有这一性质。(2)改进以后的装置少了加热的部分,相对来讲安全程度要好点。再者就是这样的装置可以随时控制二氧化硫的生成量,避免过多的二氧化硫产生从而污染空气。
(3)利用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特性来进行检验。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 S04所起的作用是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碳的完全反应,则消耗H2S04的质量是 g,标况下产生S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 (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 气体。
(3)实验过程中,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右图中 装置,以确认SO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__,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___。(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项)
A.酸雨 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正确答案
(14分)
(1)氧化剂(1分) 39.2 (2分) 8.96(2分)
(2)褪色(1分) SO2(或二氧化硫)(2分)
(3)石灰水变浑浊(2分)
(4)a (2分)
(5)A C (每空1分,共2分)
试题分析:(1)浓H2 SO4中硫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0.2mol碳的完全反应,则消耗H2S04的质量是0.4mol×98g/mol=39.2g;标况下产生SO2的体积为0.4mol×22.4L/mol=8.96 L,答案:氧化剂(1分) 39.2 (2分) 8.96(2分)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说明有SO2中生成。答案:褪色(1分), SO2(或二氧化硫)(2分)
(3)B将SO2除去后,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答案:石灰水变浑浊(2分)
(4)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a装置,用来证明SO2已经除尽,答案:a (2分)
(5)SO2主要是形成酸雨,CO2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答案:A C (每空1分,共2分)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Na2O2与SO2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部分同学依据和
的反应,用类比的方法推理
与
反应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另一部分同学依据
的强还原性和
的强氧化性,猜想产物中含有
。为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存在
,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
(3)向溶液中缓慢通入
气体,请分析通入
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关系,填写下表空格。
请在下图中画出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随缓慢通入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作图时请在起点、拐点和终点注明坐标)
正确答案
(1)干燥(1分)
(2)(1分);不合理(1分),
可将
氧化为
或过量的
可将
氧化为
(1分)
(3)和
(2分);(0.5,1.0)(2分)
(1)由于SO2中含有水蒸气,而水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
(2)过氧化钠和CO2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氧气,据此类推SO2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固体生成物应该是Na2SO3。由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把BaSO3氧化生成BaSO4,其次过量的过氧化钠也能把Na2SO3氧化生成Na2SO4,因此是不合理的。
(3)氢氧化钠和S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NaOH+SO2=NaHSO3。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如果S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溶液中的溶质就是NaOH和Na2SO3;如果SO2恰好是0.5mol,则溶质只有Na2SO3;如果SO2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而小于1.0mol,则溶质是Na2SO3和NaHSO3;如果SO2恰好是1mol,则溶质只有NaHSO3。由于氢氧化钠和SO2都是1mol,所以氢氧化钠是40g,最多生成亚硫酸钠是63g,亚磷酸氢钠是104g,图像见答案。
由下列仪器组成的一套制取SO2并验证它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图中铁架台、铁夹等省略,装置③中E管气体向上流出)②④⑤装置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以下物质中选用:氯水、浓H2SO4、溴水、硝酸、品红溶液、烧碱溶液、石灰水。
试回答:
(1)连接仪器时,导气管连接顺序从左到右J接_____、_____接_____、H接D、______接I、______接______。
(2)装置②用以检验SO2的还原性,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装置④中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装置⑤中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_,目的是
(3)仪器连接好后,怎样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简述操作要点 。
(4)书写①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书写③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C、 B、 G、 E、 F、 A (2分)
(2)溴水(1分) 品红(1分) 氢氧化钠(1分) 吸收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尾气,避免污染空气(1分)
(3)关闭活塞K,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高于试管中液面高度,若过一段时间水柱不下降,就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1分)
(4)FeS+H2SO4=H2S↑+FeSO4 SO2+2H2S=3S↓+2H2O
试题分析:(1)由题目中所给部分接口顺序知⑥为二氧化硫发生装置,所以装置顺序为⑥②④③①⑤,接口顺序为J接C、B接G、H接D、E接I、F接A,
(2)装置②用以检验SO2的还原性,所盛试剂最好是溴水,所以装置④用来检验二氧化硫的漂泊性,所盛试剂为品红,装置⑤用来进行尾气吸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尾气,避免污染空气
(3)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利用“液封”的原理。关闭活塞K,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长颈漏斗中液面高度高于试管中液面高度,若过一段时间水柱不下降,就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
(4)①装置用来产生硫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H2S↑+FeSO4
③装置用来检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
(1)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硫黄可用于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某企业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接触室中应安装 (填设备名称)。吸收塔中填充有许多瓷管,其作用是 。
②为使硫黄充分燃烧,经流量计1通入燃烧室的氧气过量50%。为提高SO2转化率,经流量计2的氧气量为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完全氧化时理论需氧量的2.5倍,则生产过程中流经流量计1和流量计2的空气体积比应为 。假设接触室中SO2的转化率为95%,b管排出的尾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0.2计),该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_。
③与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生产工艺相比,该工艺的特点是 (可多选)。
A.耗氧量减少
B.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提高
C.产生的废气减少
D.不需要使用催化剂
(2)硫酸的用途非常广泛,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 (可多选)。
A.橡胶的硫化
B.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
C.铅蓄电池的生产
D.过磷酸钙的制备
(3)矿物燃料的燃烧是产生大气中SO2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有效减少煤燃烧时SO2的排放,请写出此脱硫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①热交换器 使浓H2SO4与SO3充分接触
②6∶5 0.41% 用氨水吸收 ③A
(2)BCD
(3)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
(1)①热交换器可促进热量的充分利用;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吸收效率。②燃烧室中的反应为S+O2SO2,假设SO2的体积为x,则流量计1中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5x,接触室中的反应为2SO2+O2
2SO3,则流量计2中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25x;流量计1中通入空气的体积为7.5x,流量计2中通入空气的体积为6.25x,故流经流量计1和流量计2的空气体积比应为7.5x∶6.25x=6∶5。燃烧室剩余空气6.5x,接触室剩余空气6.25x-
x=5.775x,剩余SO2 0.05x,故b管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41%;SO2可以用碱液(如氨水)吸收。③硫铁矿中铁的氧化需要消耗O2,A项正确;原料选择与SO2的转化率无关,B项错误;用硫铁矿为原料产生的废渣较多,但废气量相同,C项错误;用SO2制取SO3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催化剂,D项错误。(2)橡胶硫化所用到的为单质硫,A项错误;烷基苯磺酸钠中含有磺酸基,制取过程中需要发生磺化反应,B项正确;铅蓄电池中需要用到硫酸和硫酸铅,C项正确;过磷酸钙的制取过程中需要浓硫酸和磷矿石,D项正确。(3)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性氧化物CaO反应生成CaSO3,而CaSO3易被氧化为CaSO4。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①由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c(H+)=c(SO32-)+c(HSO3-)+c(OH-)
(4)(2012·福建高考节选)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褪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正确答案
(1)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2OH-+SO2=H2O+SO32-
(3)①酸 HSO3-存在:HSO3-H++SO32-和HSO3-+H2O
H2SO3+OH-,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②ab
(4)C
(1)二氧化硫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被氧化成硫酸。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而亚硫酸钠溶液可以继续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
(3)①由表格数据知,随n(HSO3-)的增大,溶液酸性增强,即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②由表格数据知,当溶液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略大于亚硫酸钠的浓度时,溶液呈中性,故离子浓度关系有c(Na+)>c(HSO3-)>c(SO32-)>c(H+)=c(OH-),b正确。由电荷守恒式c(Na+)+c(H+)=2c(SO32-)+c(HSO3-)+c(OH-),中性溶液中c(H+)=c(OH-)知,a正确,c错误。
(4)H2SO4溶液显酸性、氯水具有漂白作用,A、B均不能证明平衡移动了;加入BaCl2溶液后,平衡发生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