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英可用来制作工艺品

B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

C硅单质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正确答案

A,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反应

B因为CO2通入水玻璃中可制得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酸性强

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相连

D工业上制玻璃的主要原料有:黏土、石灰石、石英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碳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取两元素中的一种单质

C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D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并且后者与盐酸反应比前者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更迅速的是(溶液的浓度均相同)()

ANa2CO3和NaHCO3

BNa和Mg

CKHCO3和K2CO3

DSi和Al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是

A二氧化硅

B粗硅

C高纯硅

D硅酸盐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高温结构陶瓷和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硬度大、密度小等优点

B氮化铝陶瓷抗腐蚀能力强,它不与任何无机酸反应

C氧化铝陶瓷的熔点低、硬度小

D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硅及硅的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BNa2SiO3可以做木材防火剂

C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

D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A水玻璃

B水晶

C玛瑙

D硅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C易溶于强酸、强碱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的是()

A烧碱

B陶瓷

C大理石

D水晶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高温时与Na2CO3反应产生CO2,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生成H2SiO3,说明H2SiO3的酸性有时比H2CO3强,而有时比H2CO3

B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C氢氟酸不应装在玻璃瓶中

DNaOH溶液、Na2SiO3溶液可装在带玻璃塞的磨口玻璃瓶中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物质久置空气中(不考虑水分蒸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质,且能析出固体,加入盐酸时固体不溶解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水玻璃(Na2SiO3)

C氢硫酸

D氯化钙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OH)2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H2SO4(无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对该混合气体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

C一定有H2、CO2和HCl

D可能有CO2、NH3和水蒸气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不用任何试剂,就能将下列溶液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

①Na2SiO3②Na2SO4③CuCl2④KCl⑤Ba(NO3)2

A③②⑤①④

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③②①⑤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全过程都不产生沉淀的是A

A氯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Ca(ClO)2溶液

正确答案

A,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