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溶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

A只有①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燃烧含硫的煤

B焚烧树叶

C燃烧氢气

D燃放烟花爆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A加酚酞试液

B与铜片作用

C加BaCl2溶液和硝酸

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涂在纸上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浓硫酸的脱水性

C浓硝酸的不稳定

D浓盐酸的挥发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D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BaSO4

B反应后溶液的pH减小

C此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

D此实验中Fe3+表现出氧化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常用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CuSO4+H2S ® CuS¯+H2SO4,由该反应不能推测

A一定条件下弱酸可以制强酸

B饱和溶液中H2S比CuS提供的S2-浓度大

CCuS不溶于硫酸

D反应FeSO4+H2S ® FeS¯+H2SO4也能发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B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C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退色

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SO2能与碱反应,推测: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

B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O2扑灭,推测:金属钾着火也不能用CO2扑灭

C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推测:Pb3O4也可表示为PbO·Pb2O3

DF-Cl-Br-I的单质熔点依次升高,推测:N-P-As-Sb-Bi的单质熔点也依次升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5 mol H2SO4

B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C反应中共转移6 mol电子

D气体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90%H2SO4溶液和10%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

A小于50%

B大于50%

C等于50%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福建省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硫的还原性

B硫的漂白性

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当转移了0.2mol电子时,消耗的硫酸有

A0.1mol

B0.2mol

C0.4mol

D0.05mol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使某些气体干燥是利用了它的脱水性

B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成的混合物,可以溶解Au、Pt

C氨气被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是氮的固定

D新制备的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四种离子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