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 共19题
3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26.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本次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新一届县乡人大将产生同级人民政府;县级人大还将产生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并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材料直接表明( )
①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②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 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④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35.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
(1) 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5.在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的选举)。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
①增加了选举成本
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31.近年来,我国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检举腐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这样背景下,“老虎”和“苍蝇”纷纷被绳之以法。这表明( )
①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②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既要健全法制又要发扬民主
④拓宽监督渠道就能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1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下列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参加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行使了公民的选举权
②乙参加了本地冬季供热取暖价格的听证会,参与了民主决策
③丙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批评建议,行使了民主管理权
④丁把强制拆迁的问题反映给信访办,履行了民主监督权
32.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任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
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