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
- 共336题
“中焦如沤”是比喻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
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
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
D.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
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释] 中焦是膈以下、脐以上的脏腑和组织。中焦“泌糟粕,蒸津液”:胃腐熟水谷和脾运化水谷,《灵枢・营卫生会》将其比喻为中焦如沤。
肺与脾两脏之间的协同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的生成与水谷的运化
B.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C.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D.气能生血,血能养气
E.呼吸的调节与气的生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何理解脾的主运化功能
正确答案
答:脾有把水谷化生为精微和津液并上输至胸中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运化水谷:指脾有主持饮食的消化并吸收其中营养成分的作用,脾运化水谷功能异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腹胀、便塘、疲劳等。(2)运化水液:脾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等有调节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异常,会出现水肿、痰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
A.津少不能化血
B.血瘀不能化津
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
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
E.津液亏耗,脉失濡润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析]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津液大量亏耗,则血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是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
A.脑髓
B.五脏
C.心肺
D.六腑
E.脾肾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人体脏腑和组织、器官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六腑、五体、九窍等全身各个部分构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是指
A.运化无权,纳食不化
B.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
C.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
D.统摄失权,血溢脉外而出血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释]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在水液转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向上布散,并维持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脾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脾的三个功能,都是以脾气为基础的。脾的阳气失调,脾气不足,就会引起气血生化不足、津液代谢失常、中气下陷和血溢脉外。
燥邪伤人引发的主要症状有
A.口鼻干燥
B.皮肤干涩
C.毛发不荣
D.干咳少痰
E.痰黏难咯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燥邪的性质及治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常见口鼻干燥、咽干9渴、皮肤干涩、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燥易伤肺,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E.脾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释] 脾具有向上输送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作用。“升清”,即是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见于:《素问・调经论》。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各自应用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其应用特点是: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是辨别疾病中具体的病因和病性,是八纲中寒热虚实的深化;脏腑和经络辨证是病位(空间位置)的具体的深化,主要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也是病位(层次位置)的具体深化,主要用于外感时病的临床辨证。
解析
暂无解析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营气
B.宗气
C.津液
D.精液
E.血液
正确答案
E
解析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