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
- 共336题
治宜选方麻子仁丸
A.粪质干结,便下困难,肛门灼热
B.粪质不甚干结,排出断续不畅
C.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
D.粪质干结,面色无华,心悸唇淡
E.粪质干或不干,腹中冷痛,腰膝冷痛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麻子仁丸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便秘特点是粪质干结,便下困难,肛门灼热。
患儿,3岁。不分昼夜,多汗湿衣,抚之不温,微寒怕风,精神倦怠,舌苔薄白。其病机是
A.营卫失调
B.肺脾气虚
C.气阴亏虚
D.肺卫不固
E.湿热迫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题思路] 属汗证的营卫失调证。营卫不和,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汗出遍身而不温。
[命题规律] 考查“汗证”。重点掌握。
肺为“水之上源”主要依据是( )
A.布散津液
B.通调水道
C.输津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为娇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以充养、润泽、护卫各个组织器官;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以排出汗液。肃降的作用,使津液向内向下输布,营养全身;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膀胱的气化,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学认为人体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是通过下列何者联系的()。
A.奇恒之腑
B.五脏
C.六腑
D.经络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整体观念的内容”。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营气
B.宗气
C.津液
D.精液
E.血液
正确答案
E
解析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
湿邪致病的特点是( )
A.生风动血
B.干涩,易伤津液
C.阻遏气机
D.其性开泄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滞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升降失常,可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留体内,困阻脾阳,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则可见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症。
如何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正确答案
津液是血液化生的组成部分,同时,津液亦可化为汗液排泄于外,故说“血汗同源”。如大汗时,脉外津液不足,不仅不能进入脉内化生血液,脉内津液反而渗出脉外,因此导致血液的亏少,此时不能再用放血或破血的方法,以防血液和津液的进一步耗伤;若血液亏耗,尤其是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因此导致津液不足,此时不能对失血者再使用发汗的方法,以防津液与血液进一步耗竭,故说“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解析
暂无解析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各自应用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其应用特点是: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是辨别疾病中具体的病因和病性,是八纲中寒热虚实的深化;脏腑和经络辨证是病位(空间位置)的具体的深化,主要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也是病位(层次位置)的具体深化,主要用于外感时病的临床辨证。
解析
暂无解析
可以了解津液变化情况的( )
A.舌苔的厚薄
B.舌苔的润燥
C.舌苔的腐腻
D.舌苔的有无与消长变化
E.舌苔的有根与无根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望舌苔――舌质
简述中医舌诊原理。
正确答案
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舌为心之苗,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上荣于舌。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广有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舌。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