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
- 共336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能组成一对阴阳关系( )
A.津液与阴血
B.炎热与寒冷
C.白昼与黑夜
D.安静与躁动
E.晦暗与明亮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对自然界的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津液与阴血不具备其对立的属性特征,故不能组成一对阴阳关系。
《灵枢・本藏》:“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宗气充盛
D.营气和利
E.元气充盛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题思路] 《灵枢•本藏》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命题规律] 考查“精气血津液神”。必须掌握。
津液不包括
A.精血
B.涕泪
C.汗液
D.唾液
E.脑脊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卫气的生成
D.营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题思路] 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胸中相合组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命题规律] 考查“精气血津液神”。重点掌握。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化津
B.气能生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题思路] 津能载气是指无形之气必须要依附于有形的津液中,并受津液的滋养才不会散失。若津液大量流失,气也会脱失,称为气随津脱,或气随液泄。[命题规律] 考查“精气血津液神”。必须掌握。
患儿,3岁。不分昼夜,多汗湿衣,抚之不温,微寒怕风,精神倦怠,舌苔薄白。其病机是
A.营卫失调
B.肺脾气虚
C.气阴亏虚
D.肺卫不固
E.湿热迫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题思路] 属汗证的营卫失调证。营卫不和,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汗出遍身而不温。[命题规律] 考查“汗证”。重点掌握。
藏医理论三因学说中的三因是指
A.赫依、希日、巴达干
B.隆、赤巴、培根
C.稠、稀、汗
D.甘、酸、苦
E.气、火、津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题思路] 隆、赤巴、培根是三种因素。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为水,根为土,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液。药物或食物进入胃后,能被隆、赤巴、培根依次消化,消化后的甘、酸、苦三味谓之三化味。赫依、希日、巴达干在蒙医理论中为三根,是人体的本基。赫依属五元之气,希日属五元之火,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稠、稀、汗在蒙医理论中是指三种排泄物。
下列各项,属常色的是
A.枯槁晦暗
B.鲜明暴露
C.明润而不应时应位
D.红黄隐隐,荣润光泽
E.独呈色而无血色相间
正确答案
D
解析
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焕发,所以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荣润光泽。[考点] 常色的定义。
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
A.津少不能化血
B.血瘀不能化津
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
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
E.津液亏耗,脉失濡润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析]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津液大量亏耗,则血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A.低热潮热
B.两颧潮红
C.无汗而自汗
D.口燥咽干
E.舌红少苔
正确答案
C
解析
阴虚证的出汗一般为盗汗,因阴虚至夜,阳气入阴,鼓动津液外泄所致。自汗乃气虚而固摄津液失职所致。低热潮热,两颧潮红,口燥咽于,舌红少苔乃因阴虚生内热或阴虚津亏所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