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分析
- 共1623题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 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企业资本成本率为 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按照上面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 200(个)
经济订货量=[*]=600(个)
订货次数=7 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 800(个)
经济订货量=[*]=1 200(个)
订货次数=28 800/1 200=24(次)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 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00)×0.1=16(个)
相关成本TC(S,B)=5×16×24+80×9=2 64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 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 单位:元
原政策 新政策
销售收入 7200×75=540000 28800×60=1728000
销售成本 7200×50=360000 28800×50=1440000
销售毛利 180000 288000
日销售额 75×20=1500 80×60=4800
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1500×40×(50÷75)×10%=4000 4800×45×(50/60)×10%=18000
变动储存成本 (600/2+20)×9=2880 (1200÷2+160)×9=6840
变动订货成本 12×225=2700 24×225=5400
折扣成本 0 1728000×80%×2%=27648
缺货成本 5×2×12=120 0
税前收益 170300 230112
所以,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生产A产品,预计年销售为20000个,每个售价9元,单位变动成本4元,年固定成本50000元,企业确定的目标利润为60000元,下列方法中,能够实现目标利润的是( )。
A.将固定成本降低到42000元
B.将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到3.6元
C.将销售量提高到22000个
D.将销售单价提高到9.4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类似的题目只需要计算一下各个选项的目标利润即可。
某工业项目年设计能力为生产某种产品30万件,单位产品售价60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40元,年固定成本400万元,若该产品的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合并税率为5%,则以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单位产品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分别是( )。
A.235294件,78.43%,56.33元
B.235294件,78.43%,56.14元
C.200000件,75%,56.33元
D.200000件,75%,56.14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是______。
A.产量等于销售量,即当年生产的产品(商品)当年销售出去
B.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总成本费用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C.产量变化,产品售价不变,从而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D.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E.产量变化,固定成本随之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关于盈亏平衡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盈亏平衡分析可用于财务评价
B.BEP产量=年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C.盈亏平衡点越高,表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D.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计算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年份盈亏平衡点(BEP)的产量水平,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从而据以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一)某生产性物业投资25000万元,预期寿命为5年,净残值为0,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随机变量,其可能的三种状态及其概率都是:(1)5000万元(P=30%);(2)10000万元(P=50%);(3)12000万元(P=20%)。基准收益率为12%,已知:(P/A,12%,5)=3.605.该生产性物业在运行期间的第一年的固定成本为12000万元,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5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含各种税金在内)为11万元/件,生产能力为6000件/年。关于该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的说法,正确的为______。
A.产量的盈亏平衡点高,所以项目承受的风险小
B.若产品销售价格增加,会使盈亏平衡点降低
C.若单位变动成本增加,会使盈亏平衡点降低
D.若固定成本增加,会使盈亏平衡点上升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2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签订协议,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成本为9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11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8.7万元。协议规定,甲公司应在当年5月3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20万元.另需支付增值税20.4万元。货款已实际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1月2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分期收款销售合同,向丙公司销售产品50件,单位成本0.072万元,单位售价0.1万元(不含增值税)。根据合同规定:丙公司可享受20%的商业折扣;丙公司应在甲公司向其交付产品时,首期支付20%的款项,其余款项分2个月(包括购货当月)于每月月末等额支付。甲公司发出产品并按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丙公司如约支付首期货款和以后各期货款。
(3)1月5日,甲公司向丁公司赊销商品200件。单位售价0.03万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0.026万元。甲公司发出商品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协议约定,赊销期为1个月,6个月内丁公司有权将未售出的商品退回甲公司,甲公司根据实际退货数量,给丁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退还相应的货款。甲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合理估计退货率为20%。退货期满日,丁公司实际退回商品50件。
(4)1月10日,甲公司向戊公司销售产品150件,单位售价0.068万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0.052万元,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甲公司在销售时已获悉戊公司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近期内很难收回货款,但考虑到戊公司的财务困难只是暂时性的,将来仍有可能收回货款,为了扩大销售,避免存货积压,甲公司仍将产品发运给了戊公司。戊公司经过一段时问的积极运作,资金周转困难逐渐得以缓解,于2012年6月1日给甲公司开出一张面值11.934万元、为期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
假设不考虑甲公司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以及除增值税以外的相关税费。
要求:
计算甲公司2012年1月份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甲公司在向戊公司销售的时候因近期很难收回货款,则相关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比较小,在1月份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不确认收入。
甲公司2012年1月份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4+6-1.2=8.8(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资料:
甲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最近两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摘要如下(单位:万元):
利润表数据 上年 本年
营业收入 10000 30000
销货成本(变动成本) 7300 23560
管理费用(固定成本) 600 800
营业费用(固定成本) 500 1200
财务费用(借款利息) 100 2640
税前利润 1500 1800
所得税 500 600
净利润 1000 1200
资产负债表数据 上年末 本年末
货币资金 500 1000
应收账款 2000 8000
存货 5000 20000
其他流动资产 0 1000
流动资产合计 7500 30000
固定资产 5000 30000
资产总计 12500 60000
短期借款 1850 15000
应付账款 200 300
其他流动负债 450 700
流动负债合计 2500 16000
长期负债 0 29000
负债合计 2500 45000
股本 9000 13500
盈余公积 900 1100
未分配利润 100 4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10000 15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12500 60000
要求:进行以下计算、分析和判断(提示:为了简化计算和分析,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时需要的存量指标如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均使用期末数;一年按360天计算):
(1)净利润变动分析;该公司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增加了多少按顺序计算确定所有者权益变动和权益净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额(金额)。
(2)权益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数额(百分点)。
(3)资产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数额(百分点)。
(4)资产周转天数分析:确定总资产周转天数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变动对总资产周转天数的影响数额(天数)。
(5)风险分析:计算上年(销售额为10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本年(销售额为30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正确答案
(1)净利润变动分析
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增加=1200-1000=200(万元)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权益净利率
上年净利润=10000×1000/10000=1000(万元)
用本年所有者权益替代上年,得15000×1000/10000=1500(万元)
本年净利润=15000×1200/15000=1200(万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1500-1000=500(万元)
权益净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1200-1500=-300(万元)
两因素影响之和=500-300=200(万元)
即,由于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增加净利润500万元;由于权益净利率下降而调少净利润200万元,两项合计增加净利润200万元。
(2)权益净利率变动分析
权益净利率的变动==-2%
资产净利率的变动==2%-8%=-6%
权益乘数的变动==4-1.25=2.75
资产净利率下降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6%×1.25=-7.5%
权益乘数上升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75×2%=5.5%
(3)资产净利率变动分析
资产净利率的变动==-6%
资产周转率变动==0.5-0.8=-0.3(次)
销售净利率变动==4%-10%=-6%
资产周转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10%×(-0.3)=-3%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0.5×(-6%)=-3%
(4)资产周转天数分析
总资产周转天数变动==720-450=270天
因为:总资产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变动影响==180天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影响==90天
(5)风险分析
上年经营杠杆==1.45
上年财务杠杆==1.07
本年财务杠杆==2.47
上年总杠杆=1.69×1.07=1.81
本年总杠杆=1.45×2.47=3.58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2007年销售量为10000件,每件售价200元,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120元,该企业拟使2008年的利润在 2007年基础上增加20%。
要求:
(1)从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价格等方面采取何种措施(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运用敏感分析原理,计算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价格对利润的敏感系数。
正确答案
固定成本=10000×(150-120)=300000(元)
2000年利润=10000×(200-120)-300000=500000(元)
2001年利润=500000×(1+20%)=600000(元)
采取措施如下:
解析
暂无解析
2009年9月3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合同,双方约定,2010年1月20日,A公司应按每台72万元的价格向B公司提供甲产品6台。2009年12月31日,A公司甲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30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6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台。销售5台甲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2009年12月31日,A公司结存的5台甲产品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300
B.290
C.280
D.27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根据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甲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72万元作为计量基础,其可变现净值=72×5-10=350万元,因其成本为30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