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分析
- 共1623题
L公司是一般大型煤炭企业。A注册会计师在L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负责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在建工程基础的审计。审计过程中,A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问题,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在对L公司累计折旧进行审计时,A注册会计师拟结合固定资产项目的审计进行分析性复核,以下各项分析正确的有()。
A.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计提折旧额计算上的错误
B.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 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误差
C.计算折旧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并与上年度进行比较, 旨在发现成本计算上的错误
D.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可以评估国有资产的老化率及分析减值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
A, B, D
解析
[解析] 计算折旧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并与上年度进行比较,可能会发现是否新近增加了设备,使产量变化从而影响单位产品中的折旧费用。
某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8万台/年,产品售价为160元/台,变动成本为90元/台,销售税金及附加30元/台。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
A.产量变化,固定成本随之发生变化
B.产量等于销售量,即当年生产的产品(商品)当年销售出去
C.产量变化,产品售价不变,从而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D.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总成本费用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E.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
[解析]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有:
(1) 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2) 产销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总生产成本是产销量的线性函数。
(3) 产销量变化,销售单价不变,销售收入是产销量的线性函数。
(4) 只生产单一产品或者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不同产品的生产负荷率的变化应保持一致。
产量变化,固定成本不会随着变化,随之变化的是变动成本。
宝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09年3月份,宝发公司发生下列业务:
2日,销售甲产品100台,单价为450元/台,货款尚未收到;甲产品3月初结存数量500台,单位成本310元/台;本月入库2000台,单位成本为320元/台;甲产品发出库存商品的成本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20日,为增加本公司员工福利,公司管理层决定向全体职工每人发放1台本企业生产的乙产品。公司共有职工30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车间管理人员40人,厂部管理人员60人。乙产品不含市场售价2000元,单位成本1450元。
宝发公司3月份共实现营业利润260000元,发生财务费用12000元,管理费用50000元,营业外支出4000元,所得税税率25%(本月应交所得税全部上交),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3月份甲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是318元/台
B.3月2日销售的甲产品应结转成本31800元
C.企业向员工发放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向职工提供货币性福利
D.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属于期间费用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甲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500×310+2000×320)÷(500+2000)=318(元/台);3月2日销售的甲产品应结转成本=100×318=31800(元):企业向员工发放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
[考点] 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甲公司2010年12月3日与乙公司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200件,单位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为6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应在甲公司发出产品后1个月内支付款项,乙公司收到A产品后4个月内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退货。甲公司于2010年12月10日发出A产品,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历史经验,甲公司估计A产品的退货率为20%。
甲公司2010年12月15日与丙公司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丙公司销售B产品(系新产品)100件,单位售价13万元(不含增值税),单位成本为7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丙公司应在甲公司发出产品后1个月内支付款项,丙公司收到B产品后4个月内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退货。甲公司于2010年12月20日发出B产品,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至2010年12月31日止,上述A、B产品尚未发生退回。
按照税法规定,销货方于收到购货方提供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时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作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处理。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不会变更;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于2010年度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前,A产品发生退回50件,B产品未发生退货;至A、B产品退货期满止,2010年出售的A产品实际退货60件,B产品发生退货20件。
假定按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商品时应确认收入的实现;本题中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010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1年5月31日完成。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凶销售A、B产品对2010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是( )。
A.940万元
B.800万元
C.640万元
D.600万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因A产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退货50件高于原估计退货40件(200×20%),故40件冲减预计负债,10件冲减报告年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B产品2010年不应确认收入。甲公司因销售A、B产品对2010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200×(10-6)×(1-20%)-10×(10-6)=600(万元)。
A公司在T工厂生产两种产品:TS和:RS。自成立以来,A公司一直使用同一制造间接成本归集来累积成本。制造间接成本按直接工时分摊到产品中。之前,A公司一直是RS的唯一生产商,可指定售价。但去年M公司也开始销售同类产品,其价格甚至低于A公司的标准成本。A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随即大幅下跌,公司必须决定是否针对竞争对手价格进行调整或者停产RS。在意识到RS停产后将对TS带来更大的负担后,A公司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确定两种产品是否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
制造过程中两大主要间接成本包括:电力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绝大部分用电成本源于加工过程,而绝大部分生产准备成本来自于组装。生产准备成本主要产生于Ts产品线。公司决定将制造部成本分成两个作业中心:(1)加工,使用机时作为成本动因(作业基础),和(2)组装,使用设备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作业基础)。 *两个部门的直接人工小时费率相同。 要求:
按直接工时分摊间接成本,计算两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
TS和RS的单位标准成本,含按直接工时分摊的间接成本,计算如下。
(1)TS。
直接材料=5.00(元)
直接人工(8.00元/小时×2小时)=16.00(元)
间接成本(3.50元/小时×2小时)=7.00(元)
TS单位标准成本=28.00(元)
(2)RS。
直接材料=3.00(元)
直接人工(8.00元/小时×3小时)=24.00(元)
间接成本(3.50元/小时×3小时)=10.50(元)
RS单位标准成本=37.50(元)
预算的直接工时:
TS(20000单位×2小时)=40000
RS(20000单位×3小时)=60000
预算的总直接工时=100000
工时费用率:
直接人工费率(800000÷100000小时)=8.00/小时
间接成本费率(350000÷100000小时)=3.50小时
解析
暂无解析
A公司在T工厂生产两种产品:TS和:RS。自成立以来,A公司一直使用同一制造间接成本归集来累积成本。制造间接成本按直接工时分摊到产品中。之前,A公司一直是RS的唯一生产商,可指定售价。但去年M公司也开始销售同类产品,其价格甚至低于A公司的标准成本。A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随即大幅下跌,公司必须决定是否针对竞争对手价格进行调整或者停产RS。在意识到RS停产后将对TS带来更大的负担后,A公司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确定两种产品是否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
制造过程中两大主要间接成本包括:电力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绝大部分用电成本源于加工过程,而绝大部分生产准备成本来自于组装。生产准备成本主要产生于Ts产品线。公司决定将制造部成本分成两个作业中心:(1)加工,使用机时作为成本动因(作业基础),和(2)组装,使用设备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作业基础)。 *两个部门的直接人工小时费率相同。 要求:
使用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两种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正确答案
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两种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如下。
(1)加工部。
总成本=992000
(减去)直接材料=160000
(减去)直接人工=600000
分摊的间接成本归集=232000
小时:TS(4.4小时×20000单位)=88000
RS(6.0小时×20000单位)=120000
总机时=208000
间接成本/机时:232000÷208000=1.1154/小时
每单位加工成本:TS(1.1154×4.4小时)=4.91/单位
RS(1.1154×6.0小时)=6.69/单位
(2)组装部。
总成本=318000
(减去)直接人工=200000
分摊的间接成本归集=118000
设备=1000(TS)+272(RS)=1272
设备成本分配率:118000÷1272= 92.77/设备
每单位设备成本:TS[(92.77×1000)÷20000单位]=4.64/单位
RS[(92.77×272)÷20000单位]=1.26/单位
(3)Ts标准作业成本。
直接材料=5.00
直接人工=16.00
加工部间接成本分摊额=4.91
装配部间接成本分摊额=4.64
总成本=30.55
(4)RS标准作业成本。
直接材料=3.00
直接人工=24.00
加工部间接成本分摊额=4.91
装配部间接成本分摊额=6.69
总成本=34.95
解析
暂无解析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接了某住宅开发项目,征地5600平方米。经市场调查该地区住宅平均售价可达3000元/平方米,该公司计划获利220万元。已知开发项目的主要开发费用为:征地补偿费为270万元;前期工程费为40.52万元;基础设施费为280.54万元;建安工程费为650元/平方米;配套设施费为112.60万元,经营管理费为58.12万元;销售费用为170元/平方米。假设在本项目中,除了建安工程费和销售费用外,其余都作为固定成本。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盈亏平衡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可以用( )表示。
A.销售量
B.销售额
C.利润率
D.生产能力利用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盈亏平衡点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产量、产品单价、生产能力利用率、销售额、单位产品变动成本表示盈亏平衡点。
某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期初产成品存货50件,本期投产250件,期末完工200件,本期销售150件;
(2)期初产成品单位存货成本30元,其中:单位材料成本15元,单位人工成本12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8元;另外,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元。
(3)期初在产品存货50件,成本1000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500元,直接人工成本 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0元。另外,单位在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为4元。
(4)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80%;
(5)本期发生的费用:直接材料成本2500元,直接人工成本18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 7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800元,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元。
(6)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
(7)产品销售单价为80元;
(8)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
要求:
(1)进行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2)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正确答案
(1)①投产产品250件,领用材料2500元:
借:生产成本 2500
贷:原材料 2500
②本期发生直接人工成本1800:
借:生产成本 1800
贷:应付工资等 1800
③本期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00:
借:生产成本 700
贷:变动制造费用 700
④计算本期完工200件产成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50+250-200=10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8=80(件)
原材料分配率=(500+2500)/(200+80)=10.71(元/件)
完工产成品材料成本=200×10.71=2142(元)
期末在产品材料成本=(500+2500)-2142=858(元)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00+1800)/(200+80)=7.5(元/件)
完工产成品直接人工成本=200×7.5=1500(元)
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300+1800)-1500=6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700)/(200+80)=3.21(元/件)
完工产成品变动制造费用=200×3.21=642(元)
期末在产品变动制造费用=(200+700)-642=258(元)
完工产成品总成本=2142+1500+642=4284 单位完工产成品成本=4284/200=21.42(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858+600+258=1716(元)
借:产成品 4284
贷:生产成本 4284
⑤确认本期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收入=150×80=12000(元)
借;银行存款等 12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按先进先出法,本期销售150件产成品销售成本=50×30+100×21.42=3642(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3642
贷:产成品 3642
⑥结转本期利润:
借:本年利润 4742
贷:产品销售成本 3642
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100
借: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贷:本年利润 12000
本年利润=12000-4742=7258(元)。
(2)调整:
①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50×4+800)/(200+80)=3.57(元/件)
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200×3.57=714(元)
期末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50×4+800)-714=286(元)
单位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714/200=3.57(元)
②将本期固定制造费用从本年利润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800
贷:本年利润 800
③将期初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登记入账: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200
贷:年初末分配利润 200
④将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714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714
⑤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
已销产品150件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0×5+100×3.57=607(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607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357
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
⑥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产品销售成本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607
贷:产品销售成本 607
则调整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整前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增金额-调减金额=7258+800-607=7451(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1)期初产成品存货50件,本期投产250件,期末完工200件,本期销售150件;
(2)期初产成品单位存货成本30元,其中:单位材料成本15元,单位人工成本12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8元;另外,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元。
(3)期初在产品存货50件,成本1000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500元,直接人工成本 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0元。另外,单位在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为4元。
(4)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80%;
(5)本期发生的费用:直接材料成本2500元,直接人工成本18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 7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800元,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元。
(6)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
(7)产品销售单价为80元;
(8)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
要求:
(1)进行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2)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正确答案
(1)①投产产品250件,领用材料2500元:
借:生产成本 2500
贷:原材料 2500
②本期发生直接人工成本1800:
借:生产成本 1800
贷:应付工资等 1800
③本期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00:
借:生产成本 700
贷:变动制造费用 700
④计算本期完工200件产成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50+250-200=10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100×0.8=80(件)
原材料分配率=(500+2500)/(200+80)=10.71(元/件)
完工产成品材料成本=200×10.71=2142(元)
期末在产品材料成本=(500+2500)-2142=858(元)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00+1800)/(200+80)=7.5(元/件)
完工产成品直接人工成本=200×7.5=1500(元)
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300+1800)-1500=6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700)/(200+80)=3.21(元/件)
完工产成品变动制造费用=200×3.21=642(元)
期末在产品变动制造费用=(200+700)-642=258(元)
完工产成品总成本=2142+1500+642=4284 单位完工产成品成本=4284/200=21.42(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858+600+258=1716(元)
借:产成品 4284
贷:生产成本 4284
⑤确认本期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收入=150×80=12000(元)
借;银行存款等 12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按先进先出法,本期销售150件产成品销售成本=50×30+100×21.42=3642(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3642
贷:产成品 3642
⑥结转本期利润:
借:本年利润 4742
贷:产品销售成本 3642
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
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100
借:产品销售收入 12000
贷:本年利润 12000
本年利润=12000-4742=7258(元)。
(2)调整:
①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50×4+800)/(200+80)=3.57(元/件)
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200×3.57=714(元)
期末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50×4+800)-714=286(元)
单位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714/200=3.57(元)
②将本期固定制造费用从本年利润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800
贷:本年利润 800
③将期初在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登记入账: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200
贷:年初末分配利润 200
④将完工产成品固定制造费用转出:
借: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714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在产品 714
⑤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
已销产品150件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0×5+100×3.57=607(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 607
贷:固定性制造费用一产成品 357
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
⑥将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产品销售成本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607
贷:产品销售成本 607
则调整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整前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调增金额-调减
金额=7258+800-607=7451(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投资回报率通常作为一项绩效考核指标,它应该包含在( )类型的关键绩效指标中。
A.质量
B.数量
C.成本
D.时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通常来说,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有:①数量类,如产品的数量、销售量等;②质量类,如合格产品的数量、错误的百分比等;③成本类,如单位产品的成本、投资回报率等;④时限类,如及时性、供货周期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