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近现代史
- 共1044题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维新派教育家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维新派教育家的思想贡献在于首先明确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和培养具有时代人格精神的国民,这是他们区别于洋务派教育思想之处。尽管他们不排斥培养政治家、学术人才和实业人才,但其着眼点显然不在于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伟大历史意义表现在______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D.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二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三是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四是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五是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是
A.严复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梁启超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梁启超于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江泽民在其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有人对此作了如下评论:“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好。”请结合这次会议上三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及其后的局势发展评析这一说法。
正确答案
(1) 政协会议上,共产党与民盟合作,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了有效的斗争,取得了重要成果。(2) 为实现和平民主,共产党作了一定的让步,采纳丁民盟的一些主张。政协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间派在中国实行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要求,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的原则,实际上否定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次会议的斗争结果。(3) 但是,“民盟前途好”这种说法也反映了对局势的盲目乐观,蒋介石不允许任何民主改革,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之后又宣布民盟为“非法”。面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奋起反击,人民解放战争迅猛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壮大,中国最终走上了共产党领导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解析
1946年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会议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问题。对此,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会议经过反复协商和斗争,最后通过丁《关于政府组织案》等决议。为争取实现和平,共产党作了最大让步。 回答本题,可分两个层次:第一,抓住在政协会议上共产:党所作的让步。这种让步既有对国民党的。如退出南方一些根据地;也有对当时属中间营垒的民盟的,如采纳了民盟的一些主张。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协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间派在中国实行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要求,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还有很大距离;但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政协的这些协议,这是最大的让步,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民盟的前途好。第二,要结合材料给出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分析评议“民盟的前途好”的盲目性,概括出这三种政治力量在政协会议后的较量及其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说明中国走上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直至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