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2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材料3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试述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正确答案

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 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围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 )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A.军警
B.军特
C.军、警、特
D.军警和司法机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广州同文馆
B.京师同文馆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正确答案

B

解析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哪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正确答案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针对《新文化运动》一课作教材分析。

正确答案

(1)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中国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②德育目标:
第一,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第二,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树立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第三,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心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③能力目标:
第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第二,结合本节关于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第四,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解析

暂无解析

百度题库 > 政法干警 > 行测 > 中外近现代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