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宪法发展史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A.古代宪法与近代、现代宪法的含义不同,但中国古代宪法与西方西代宪法的含义却是相同的
B.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刚性宪法
C.美国的宪政实践比英国开始得晚,但其 1787年宪法却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
D.法同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宪法发展史
[解析] 中国古代宪法与西方古代宪法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宪法”一词,如“赏善罚恶、国之宪法”(《国语・晋语》),“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管子・七法》),但其含义与“法”基本相同。古代中国和西方在运用“宪法”一词时,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近之处在于二者都有法律的含义,并有优于一般法律的倾向;不同之处在于古代西方“宪法”一词的含义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意义,而古代中国“宪法”一词的含义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英国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典型;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说是最早的宪法是错误的。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近现代宪法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B.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刚性宪法
C.美国的宪政实践比英国开始得晚,但其1787年宪法却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
D.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宪法史 [讲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因此,A项错误。英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和柔性宪法的典型;因此,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宪法典,但却不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因此,C项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近现代宪法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B.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其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刚性宪法
C.美国的宪政实践比英国开始得晚,但其1787年宪法却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
D.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宪法史
[讲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因此,A项错误。英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和柔性宪法的典型;因此,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宪法典,但却不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宪法。因此,C项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为修律工作做准备而制定的刑法典是( )。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新刑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评析] 考查要点是清末修律。清未沈家本奉诏修律,清末修律的重点是对以往适用许久的《大清律例》进行改革。在对《大清律例》进行改革之前、清朝颁布了一部过渡性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该部刑法典虽然与以往的《大清律例》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且不具有近代意义,但是该部刑法典的制定为清末对刑律进行修订做了准备。《大清新刑律》就是在《大清现行刑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大清律例》制定于古代,而不是近代,谈不上对修律的准备,排除A项。《大清新刑律》制定时,修律的准备工作已告完毕,排除C项。《暂行新刑律》制定于北洋政府时期,此时修律工作已经结束,也谈不上准备工作,排除D项。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B.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设社会主义
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 )

A.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C.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2012年3月3日,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香港海员工会在香港举行“纪念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90周年大会”,两岸四地的海员工会代表出席。主办方指出,香港海员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世界工运史以及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及意义。90年前的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这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内容包括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大罢工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方面。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_丁、开滦五矿工人罢T等在内的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者在30万人以上。A、B、C正确。省港工人大罢工发生在1925年6月19日,是为了支援上海“五卅”反帝斗争而举行的。省港工人大罢丁持续16个月(1926年10月初为了支援北伐战争而停止罢工),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D不符合题意,不选。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根据《宪法》,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重要的国家机关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可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A项正确。《宪法》序言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C项正确。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这个格局。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并非国家机关,B项错误。 
【考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就中国外交史而言,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鸦片战争前,清朝并无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外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是派出“钦差大臣”处理有关对外交涉事宜,后来又设置了一个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办理外交为主的机构――总理衙门成立。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执掌外交大权,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外务部成立,其职掌与总理衙门相同。外务部较总理衙门更为完备和正规,列六部之首,足以表明外交机构在清朝中央政府地位的提升。1911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外务部成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原外务部职官名称取消,设大臣和副大臣主持部务。
1911年10月,清王朝灭亡。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设外交部,其职掌是:管理外国交涉,及关于外人事务并在外侨民事,保护在外商业,监督外交官及领事。1912年,陆征祥任外交总长。陆上任伊始,就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新的外交部在职掌、内部组织等方面大体上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相同。在外交部驻外机构的改革方面,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这样,中国首次出现了较完善正规的外交机构。此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大体上因袭于此。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成为五院之一的行政院的一个部,这时的外交部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外交机构了。
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逐渐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开始从封建保守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坎坷的近代化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主要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促使中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和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百度题库 > 政法干警 > 行测 > 中外近现代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