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近现代史
- 共104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文物的有( )。
A.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B.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C.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D.古代名人名家的尸骨或化石
E.仿古建筑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选项A、B、C及下列物品: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认识。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制定的,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2)《法经》的内容。其主要内容从篇目结构上看,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以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以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和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3)《法经》的特点和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解析
[评析] 考查要点是《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不仅仅将刑事镇压的锋芒指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而且也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以维护封建私有制度,巩固新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经》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精神。《法经》视法为判断赏罚的标准,这是“刑无等级”原则的体现。《法经》体现出法家严刑峻法强化地主阶级专政的重刑精神。用严刑重罚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要求“轻罚重判”,从而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法经》是封建法制战胜奴隶法制的标志,也是李悝的重要贡献。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斯巴达
B.雅典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生长于蜀地眉山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在北宋时期皆是名动一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且皆列名“唐宋八大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属于少见的文化现象,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三苏”研究也就成了历代文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