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近现代史
- 共1044题
20世纪初的“草原式住宅”是指( )。
A.芬兰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一种住宅
B.建在郊区的庄园以追求草原牧歌式的生活
C.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建在芝加哥地区的一种住宅
D.美国建筑师沙利文设计的建在大湖地区的一种草原别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见《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第二章第三节。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草原式住宅”体现了他“有机建筑”的设计思想。
大国崛起是世界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正确答案
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颁布的《权利法案》实现的。
经济上: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丁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对立统一关系是
A.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B.前一个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后一个任务是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前一个任务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长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暂无解析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点批判对象。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一篇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制度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 )。
A.《春蚕》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子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吃人”本质进行了彻底揭露。《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故选C。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当前尤其要注意的是( )。
A.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B.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C.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D.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当前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时,要注意:一是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是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联系在于
A.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
B.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
C.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创造必要的前提
D.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联系表现在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A、B、C、D全选。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C.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中任务一是任务二的前提条件。故选AC。
近代中外历史告诉我们,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______的宪政约束时,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因此,许多思想家对于各种全真领袖挟民意而独裁的负面作用______。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格 嗤之以鼻
B.良好 讳莫如深
C.恰当 忧心忡忡
D.普遍 谈虎色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嗤之以鼻”意为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与句意不符,排除A。“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与句意不符,排除B。“谈虎色变”填入文中不合语法,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考点:逻辑填空 考点介绍: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的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因此本题选C。
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就中国外交史而言,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鸦片战争前,清朝并无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涉外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是派出“钦差大臣”处理有关对外交涉事宜,后来又设置了一个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办理外交为主的机构――总理衙门成立。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执掌外交大权,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外务部成立,其职掌与总理衙门相同。外务部较总理衙门更为完备和正规,列六部之首,足以表明外交机构在清朝中央政府地位的提升。1911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外务部成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原外务部职官名称取消,设大臣和副大臣主持部务。
1911年10月,清王朝灭亡。次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设外交部,其职掌是:管理外国交涉,及关于外人事务并在外侨民事,保护在外商业,监督外交官及领事。1912年,陆征祥任外交总长。陆上任伊始,就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新的外交部在职掌、内部组织等方面大体上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相同。在外交部驻外机构的改革方面,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这样,中国首次出现了较完善正规的外交机构。此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大体上因袭于此。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成为五院之一的行政院的一个部,这时的外交部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的外交机构了。
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逐渐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开始从封建保守中走出来,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坎坷的近代化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