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酸的性质
- 共1357题
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如何检验Y中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
(3)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Z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Ⅰ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的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向Y中通入过量的Cl2,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5)取Y中的溶液,调节pH约为7,加入淀粉KI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l
(2)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若显血红色,则该待测液中存在Fe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3)①C+2H2SO4(浓)CO2↑+2SO2↑+2H2O;②NO、CO2(4)Cu2+、Fe3+、H+
(5)2Fe2++3H2O2+4I-=2Fe(OH)3↓+2I2(6)CuO、C或CuO、C、Fe2O3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生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 ____→ 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2H2SO4(浓)CO2↑ + 2SO2↑ +2H2O
(2)④②①③
(3)验证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
(4)澄清石灰水;CO2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少量NaHSO3,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取一定量Cu片和一定量浓H2SO4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结束后,发现烧瓶中还有少量Cu剩余,则H2SO4是否剩余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过滤后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硫酸铜晶体
(CuSO4·xH2O)某小组同学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 的值;
①在他们的每次实验操作中至少称量_________次。
②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的值,结晶水完全失去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
③下面是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出x的实测值为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甲装置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管、长颈漏斗、圆底烧瓶
b.KMnO4溶液用于尾气处理
c.当把品红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若品红不褪色,说明无NaHSO3产生
d.当把品红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若品红褪色,说明NaOH已完全转化为NaHSO3
e.若把品红溶液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滴入到锥形瓶中,不显紫红色,说明NaOH已完全转化为
NaHSO3
正确答案
(1)剩余;稀H2SO4与Cu不反应,随着反应进行,H2SO4越来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2)①4;②两次称量不超过0.1g;③5.28
(3)bd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以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1)浓硫酸试剂瓶上贴的标签是____________
(2)甲同学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固体,若将所得灰白色固体蒸干得到白色固体。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所得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甲还观察到,加热时在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方法二:
(4)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对比甲的方案,你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
(5)丙同学取一铜片和稀硫酸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方法四:
(6)请你再帮助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一种只用铜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铜的方法,写出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灰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SO4 (3)S+2H2SO4(浓)3SO2↑+2H2O
(4)不产生污染物SO2,产生等量的CuSO4时,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消耗的硫酸更少,节约原料
(5)Cu+H2SO4+H2O2=CuSO4+2H2O
(6)Cu+H2SO4CuSO4+H2↑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____________。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正确答案
(1)2H2SO4(浓)+CuCuSO4+SO2↑+2H2O
(2)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进入试管A中
(3)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所得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未洗干净
(5)2CuS+3O22CuO+2SO2 (条件也可为“煅烧”)
(6)B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